城之下硬跟他耗了两三月有余,而无太大损伤并且随之声名远扬。与那在元军铁蹄下不断逃窜的宋国君臣相比,在于其余南方的起义军首领心中也是有了一定的分量。

众人也是感叹原本还是瞧不起的,这个方才及冠的小和尚,现下已然成了这南方最大的诸侯之一。在这场大战当中,对于吴地朱军最为关键的是,在这几月来不断抗战之中,那些个招募来只是在军营中训练过的新兵,通通都给锻炼成了浴血过的老兵,只此一战朱元璋所部的军队战力不止是上升了一个层次那么简单。

而且还在于元帅王保保手中夺得了五万匹完好无损的战马,终于是可以建立属于自己的骑兵队伍,加上还有那不断在完善的火器营,总之,对别人所说的灾难,在于朱元璋此次大战来说可谓是好处多多……

又是过去一日,朱元璋趁着这休闲的空挡,走遍了这江浦城的大街小巷,只要是见着一处伤兵营便是进去看看瞧瞧,陪着他们聊一聊,从而知道了他们的心中所想——田!稻田!

自从是知道这些,朱元璋便对着李善长说了自己的想法,便是把那些不老实的世家豪族手中的良田都查抄出来,第一部分便是分发给这些残疾了的老卒和那些战损士卒的家属。

就此一项,朱元璋就受到底层军士们越发的爱戴了,不少的家中甚至还立了长生牌匾不忘香火供奉。

原本朱元璋还是暗暗高兴的,可是在李善长报备而来世家大族中所占有的田亩产地后便是沉默了下来,总共一个县城内才是几万亩耕种田地,官府占半成官田,其余的四成多倒是在那些豪门乡绅手中,底下的万千百姓一成都占不到。

这便是现下的社会现状了,朱元璋既然起义了便是要打破这种现状,不然他所做的这些根本就没有用处。就算是最后当上了皇帝,反而过一段时间就会如这破损的大元一般,传承不了几代便会灭亡,所以这当务之急便是要做这分田的事情。

在于朱元璋体恤好了底层军士们的情形,就要回金陵有所改革之时,在于江浦两百里之外襄河城的旷野之上,元军与着包围在城外的各部义军相遇了。不过两军都只是排列好了阵势不曾作战,各部将官都在极力克制着自家暴躁的士卒。

元军这番是匆匆而来还不了解这战局的情况,加上后方朱元璋船队承诺所运来的粮食还没有到位,所以王保保才没有先行发起进攻。

而那些起义军所面临的困境便是更多,这军中一下子有了两个老大,就是汉宋两国战力相差无几的大军,两军平时间就是有些摩擦,军士之间的感情便是谁也都不服谁。两军所发将令总是有些南辕北辙,思维混乱之下底下一众的义军小弟一时间也是不知道到底听谁的。

要说起来这宋国才是白莲教的正统,而那汉国的大军虽然少些,但以军容来说好像是比乌压压一群的宋卒强些,在将令难以统一的情况下,反而让所有人抓瞎。

所以在宋国大帅见几十万的骑兵黑压压的袭来,正犹豫要逃不逃时,聪明的汉国将军张定边便是决定按军不动,势必要调整好了两军的从属关系,便是再与那元军的决战之日。

而此时的襄河城可谓是四面楚歌,虽然城内是有着二十万大军,可是城外驻扎的贼军更多。东门处便是围扎着汉国张定边的十五万大军,而南门则散布的是由江南各处小诸侯们组成的十万联盟军,北门和西门处便是由宋国楚王韩明最多的三十万大军攻打。

此时围在北门延绵不绝的宋军大寨之内,寨内到处堆积的是攻城用的用具,有鹅车、橹车、撞车等等,直摆满了军寨的一角。再沿着高大不绝的军帐行进,在整个大寨的中央处却是树立着一座更加高大奢华的大帐,大帐外的旗杆上便是飘扬着楚字的旗旌。

此时在这座用着-->>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