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紧绷了将近一个月的心弦终于可以稍稍松驰一下了。

这些日子以来,文四一直在密切的注意着八思巴活佛的动向,”青原帝国“在塞上十六国的地位,仅次于盟主国”斯林大公国“与副盟主”皓月女国“,而身为帝师的佛道领袖八思巴大活佛,对青原雪域形势和未来走向的影响,比青原藏巴帝子或者皓月盟主斯林大公,都要来得直接得多。

八思巴大活佛与帝国在西南塞上最大的死敌斯林大公,有着莫逆之交;以往每次斯林塞骑东侵帝国的塞骑背后,都会有大量成规模的青原僧兵影子。

不过,在这过去的短短一年,实力对比越来越向着对帝国有利的方向倾斜。

原本号称有九十万战力的帝国西方行营,虽然分兵守御抗击塞上十六国略显吃力,但对付青原部只有十九万左右的僧兵,帝国还是占尽了人口和兵力上的优势,再说邻近的教廷”靖南军“、”望月城“的边将又并非个个都是庸碌之辈,随时有可能钻两家的空子,所以八思巴活佛自然一直也不愿意正面挑衅帝国的底线。

本来中原教廷乱民四起,教廷无暇他顾之时,对于一向有志逐鹿中原的青原佛道领袖八思巴活佛来说,是一个趁势崛起扩张地盘的大好机会。如果能有个一两年的时间,趁着萨满教廷的管治空白,以八思巴活佛的雄才伟略,不要说占据整个中原,至少控制整个西塞,整个”靖南军“地区绝对没有问题。

但是安氏一族先下手为强,凭着长期扎根关东的深厚潜力,不但借着百年罕见的大雪灾,插手控制了一半青原雪域地区,并迫使在雪灾中实力大大受损的青海寺院忍气吞声。其后还在八思巴活佛尚未看清形势,决策摇摆不定之时,安氏一族已经迅速联合”赫连部“其他塞上大族,抢先控制了塞西,稳定了局势,使得”青原帝国“崛起甚至占据西塞地区的机会变得渺茫。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时机稍纵即逝,失去了扩张的最好机会,八思巴活佛此后再怎么心有未甘,再怎么与帝国暗中较劲,也难以在短时间内撼动帝国在西塞已经确立的统治地位了。

八思巴活佛在与帝国的暗中较量中逐渐感觉到,成功的整编了蒙金、青原、赫连等西塞诸部,并立稳了根基的帝国狼群,其实力已经大大凌驾于”青原帝国“之上,非自己目前所能抗衡。

与帝国‘较量’实在看不到什么好处,反而是在与帝国的互市中,青原寺院获得了相当可观的利益。

帝国军团的急速裁汰而转化成的多余劳动力,局势平稳的关东因为中原战乱而致帝国人口大量涌入,西塞边境包括青原一星镇渐次繁荣,对马牛牲畜的需求量直线上升,使得青原雪域寺院的马、牛、羊、驼、肉、奶、皮、毛、角、筋、胶、骨、刀、毡、织、绣、毯诸般商物,也都能卖个好一点的价钱,不仅各寺院的佛陀、法王、宗主、国师的私人财富明显地增加,一般的僧民之家也因为互市贸易而宽裕了许多,粮食、茶砖、盐巴、酒醋、布匹、丝绸、诸般金、银、铜、铁、玉、陶、瓷、漆、木、琉璃等器物,能够几乎不受限制的流入青原雪域,确实是前所未有。

生活与以前相比,有了较大的改善,尤其是盐巴和茶砖价格不再象以前那般昂贵,对于地处雪原、物资贫乏青原雪域而言,这是绝大的福音。

基于这样的现实,加上帝国”暗部“一直以来就在青原雪域内部,卓有成效的展开秘密活动,侦察、打探、游说、拉拢、威胁、收买、策反,使得青原雪域最有实力的六十四家大寺院,支持”斯林大公国“与帝国敌对的声音越来越小,都表示出希望加强与帝国的联系,象征性的向帝国朝贡称臣,以换取更大利经济利益。

提供无弹窗全文字在线和全集下载,更新速度更文章质量更好-->>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