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烽烟不弃 3 陌上少年乃高人(2/3)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但也可不为乱社稷。”

微笑颔首,他似是认同了我的言语。不过,颔首毕,他又不紧不慢地道来:“天下已乱,有才之士必然要为安邦定国出山谋划,又怎可独居山野,置身度外。虽说隐居山林可不为乱社稷,但若是一昧躲避也未免有些私心过剩。”

“乱世天下,又怎可凭一人而定之?昔夏桀无道,有关龙逄引黄图直谏,立而不去,但最终夏朝和关龙逄都未能逃脱灭亡之命运。商纣淫暴,又有比干忠贞,强谏三日不休,最后还不是被挖心致死,商朝也随之灭亡。再有陈涉、吴广诛暴秦,一样也是以失败告终。这般就算出山谋划也不过是为乱世多添一条人命罢了。”

没想到老爹逼迫我学得那些历史军事还真有派上用场的时候。论辩之道在于明观点,列事例。若是不知晓这些历史,我怕是只能空言论点,无所依托。如此就算我将论点描述得再好,也委实缺乏说服力。

“但若是没有关龙逄、比干等人又怎会有此后天下的安定呢?”少年未曾变色,淡然自若地反驳我:“先有关龙逄死而激起民愤,然后才有汤灭夏桀;先有比干被诛而疏散民心,然后才有周灭商纣。至于陈涉、吴广,若是没有他们只怕也不会有项羽和高祖之辈,又如何会有汉朝的兴乐?”

“纵是如此,但那些人可否想过他们的死亡会为自己的家庭以及家族带来多大的伤害?”这番话,我已然有些跳脱到了一个女子的角色,我略为慷慨地说:“他们死后虽是有利于国家,但是他们的妻儿又要如何?在失去丈夫和父亲的痛苦下郁郁生活吗?”

“家随国亡,若是国家灭亡又何来妻儿的安乐?”他薄唇轻启,浅淡一语。

而我却是被这浅淡一语说得哑口无言。果然,我还是输了。

“诸葛先生言辞在理,月英认输。”本就没有奢望过会赢的我在失败的时候自是心悦诚服得很。再者,对手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诸葛亮,我就算是“白白送死”也是“死得其所”了。

他却是没有半分胜利的喜悦,只是浅笑着同我道:“姑娘虽是未赢却也委实让亮钦佩。如此博学多识的姑娘,亮还是初见。”

“先生谬赞。”我不好意思地低眸。第一次被人夸博学多识,更是第一次被他这般的人物夸,我虽是觉得自豪却也难免有些害羞。

而就在我害羞之时,站立在观辩之人中的又一老者倏地笑起来,声音明朗,他道:“这少年倒是个真智士,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德操,你收了个好学生啊。”

被唤作德操的人正是起先同我解释“好样貌”老者。老者复姓司马,名徽,字德操,号水镜,是荆襄诸多名士中的一位,亦是老爹的好友。因其学识广博,品德雅善,收得学生千百,诸葛亮就是他众多学生中的一位。

“如你所言,约莫再过两三年他的学识就在我之上了。”司马徽迎上那笑起的老者,熟识地调笑:“就是你日后怕是也敌不上他了。”

“我早就老了,自是敌不上他们这些少年。”老者谦虚地笑着摆手,然后对着诸葛亮问道:“你当真觉得出山好于归隐?”

“不然。”诸葛亮坦然地摇首,“恰恰相反,亮认为归隐好于出山。”

“那若是此时你是那小姑娘你又会如何应对自己的言语?”老者像是来了兴趣,在我的身边坐下,与诸葛亮恰好相对。

“连家为国,无家何来国?《礼记》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见治国同平天下皆是在齐家之后。”不假思索,他信手拈来。

“那若是让你继续论辩下去呢?”

“《礼记》虽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但此处所谓的修身、齐家皆是因治国、平天下而为。所以,家国相依,作为汉朝的臣民,自-->>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