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烽烟不弃 117 东风不与周郎便(2/4)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温暖着我的手心,说道:“久为男子的你似乎还要再忍受几日,随我去趟江东。”

我点头,想笑却笑不出来,便低声说着可以让自己愉悦起来的事情,“或许,还可以遇上士元,同他好好相聚一番。”

据我记忆,历史上护送周瑜遗体归吴郡的乃是身为功曹的庞统。

然而,事实上,这件事愉悦的是孔明而非我,只听他低笑出一声,“周公瑾既死,士元便再无理由留在江东,恐怕无处能去的他可没有心思同你我相聚,又或许待你我去到江东,他已是为着投主奔波离开了。”

总之,庞统要倒霉了。

我扑哧,终是笑了出来,倒在那谁怀中,言:“如此,倒是有些迫不及待了。”

他弯眉,却没再同这件事计较,而是在去到东吴前与我通气,问我:“除却在主公与那些熟臣面前用名婉贞,在江东你又是什么身份?”

什么身份……下意识的,我坐直了身子,望着他,眼里有些许躲闪,却更多的是难以抑制的激动,终于,我有了机会将自己真实的名与姓告知于他。

“李……”犹如初见,我紧张到双手微微发颤,不得不隐藏到衣袖之中,极力克制地回答:“李……栖,字子染,襄阳人士,诸葛孔明的学生。”

“李栖?”不知是不是我心虚得太过明显,他听到这个名姓时品味了片刻,接着,笑道:“李栖,阿栖,倒是有些似女子。”

我默,多想反驳这本就是女子的名字,却憋屈得什么都不能说,只能硬着头皮强调,“这分明就是男子的名,阿栖,可要比昔日光武帝刘秀的名还要增添几分男子气概。”

明明古代男子的名起得就不拘一格,什么秀、什么苗的,哪里分得出男女,反倒是女子可怜,除了身份高贵的外,少有女子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姓与名,即便是身份高贵的,对待外人也只能以“某姬”、“某氏”自称,或者是“妾身”与“贱妾”,哪有多少姓名自由。

闻言,他深笑,没有反驳。

……

前往江东吊唁,丝毫不如中渲染的那般,江东众臣皆将周瑜之死归怨于孔明身上,恨不得削其首级祭奠在周瑜的灵位之前。相反的,很多江东人士再见孔明骤然生出几许欣慰感慨来。欣慰在周瑜离世之时,他作为盟友之臣,公瑾之友尚能前来吊唁,感慨赤壁之战时二人指挥如意谈笑中,可如今却只剩下孔明了。

孔明入堂,先领着身后一众荆州兵士一一与右边的江东臣子见礼,而后,对着左边神色茫茫的小乔稍稍作揖,规劝道:“夫人,节哀。”

小乔闻声,抬眸,看了孔明一眼,没有迷茫也没有怨恨,而是端庄得体地颔了颔首,回应:“有劳诸葛先生。”

她很坚强,很冷静,坚强冷静得超出我的想象。

原本,我还以为像她一般的温婉女子面对夫君的离世该是悲痛欲绝的,甚至是泣不成声的瘫软于榻的,可是,她都没有,没有悲痛欲绝,没有泣不成声,更没有瘫软欲榻,反而,分外坚定地跪坐在灵堂之上,接待着每个前来送她夫君最后一程的宾客。

这样的她应当能在没有周瑜的日子里过得一样很好吧?

随后,随着孔明的转身,我才将目光自小乔身上挪开,转到堂前的棺橔以及灵位之上。那棺橔还未钉阖,全然打开地睡着翩翩绝世的江东周郎,一身洁白的儒衫,左边一把长剑,右边一张古琴,犹如他文武交织的一生。

“公瑾走好。”对着那棺橔拜了三拜,孔明轻轻缓缓地说道。

而我亦是。

接着,有仆役上前领着我们到后堂休憩,用些香茗糕点。

在后堂,我一眼便瞧见了庞统,坐在不知名的三人之中,侃-->>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