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当她回到燕京才半年左右,宫里传来丧钟,朱正宣驾崩。

张太后悲愤之下,除了将后宫里所有的妃妾都拉去殉葬,还将那与朱正宣一起炼丹的仙师五马分尸,甚至下了诣意,要铲除大启朝所有道观。

当然,这个诣意的最后一条扣在了内阁,并没有下发至各个州府。

张太后大为不满,但内阁在杨首辅的带领下,不与她争辩太多,只有一个奏请,那就是议立新皇。

新皇!?哪来的新皇!?

朱正宣这一脉并未留下皇子,而郭贵妃的三个儿子因造反被当反贼诛杀。

事情就这样僵住了。

张太后意欲从宗室中寻一合适男子过继膝下,作为新皇,但内阁集议认为不妥。

事情又僵住了。

直到内阁次辅杨榕出列,声情并茂、洋洋洒洒的边哭泣边悲凉,吊了半天的书袋子,终于在朝上所有人都要失去最后的耐心时,说出了前废帝有一后世子孙还留在人间。

而这后世子孙,平蛮夷作乱、平朝中内乱,救百姓于水火,又是朝中肱骨………

又是一阵辅垫,连事先晓得内情的首辅杨成奇都快受不了时,杨榕这才道出这位就是大家熟悉的李元慎。

言语一出,反对者自然是有。

但大多数则是赞成。

张太后当场晕厥,醒来之后,看着宫里满目的苍凉,索性闭宫不出,不闻不问任何政务。

但,外有宣府、云贵、大同等总兵呼应,内有内阁集议、五城兵马司、锦衣卫等的拱卫,李元慎在朝中几位大臣的集体奏议之中,推托了数次终还是勉为其难的登上了皇位。

李元慎祭拜天地、宗祠,认祖归宗,改名朱元慎。

大启朝改年号元圣,同年封胡香珊为皇后。

其长女为隆庆公主,其子为皇太子。

废除先废帝的诣意,为其上了启惠孝文德仁贤帝的谥号。

---

冷宫里一片火光,烧毁了三分之一的宫殿。

工部意欲重修,被元圣皇帝朱元慎阻拦,道:“宫里人口本不多,何必要占如此浩大之地?不如改为花园或集市,供燕京众人游览或由户部重新规划,开启商贸,也为大启国库添一进项。”

这宫里人口不多,确实所言非虚。

朱元慎成为皇帝之后,从不不理下面各处上奏选妃,一直只有皇后胡氏一人。其子嗣也只有这一对龙凤胎。还有原废皇后方嫣惠留下的一女,隆宇公主。由胡香珊收为了养女,仍旧保留一切公主待遇。

时人劝之:“只有一子,若生变故,当于先帝一样,使得朝政岌岌危矣!”

“有何危矣!”朱元慎道:“生多了才易得变故!”

至于太监宫人,因后宫就得胡后一人,故不存在所谓后妃寂寞生乱,故尔下诣取消太监制。故,大启朝自从元圣帝后,再无太监一说。

另胡后在元圣帝的支持下开设女学,且女学的内容并不提倡前几朝那个备受推崇的班昭,为了讨好男权而著作的女诫。而是保留了礼仪、诗经,并且添加了君子六义的一些共性课程,且涉及天文、基础医学等。

两年后,元圣帝颁下新诣,男子若纳妾需得家中正妻应允,且至多两名。如若正妻不允,妻可提出和离。不允许男子随意休妻,若夫妻不合,当以和离为先。允女子提出和离,家中财产对半分之。如若有错方,则财产不得。至于子女,也并不是男方私有财产,可适当问询子女本人意愿。但子女尚年幼,则应以夫妻双方财务、与是否有过错而定。

此政令颁出,朝野上下又是一阵讨论,但无论是文官、包括还是各位总兵,-->>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