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人,她手头上银钱散漫,又会奉承,把个王夫人哄得极是舒坦。宝钗素来是王夫人所看重的,认为她生的一脸福相,为人又沉稳大度,举止有礼的,虽说出身低了点儿,可是家里有钱。便打定了主意要将宝钗接进来做儿媳妇。

试着跟贾政提了两次,都叫贾政疾言厉色地驳了回去。贾政自有他的一番话:“那个丫头不说容貌品行如何,先说这出身便差了,如何能配给宝玉?”

王夫人哪里听得进这话,只道:“薛家虽然是商人,可那也是挂着皇商牌子的。商人又如何?堂堂的九皇子还做着买卖呢!”

贾政不会说话,只是听了这话也是气愤,伸着手指着王夫人,半晌没说出来。

王夫人见他脸红脖子粗的样子,忙笑着上前替她抚胸口顺气,口内犹道:“老爷别生气了,原是我一时糊涂说错了。不过宝丫头委实不错,又时常劝着宝玉上进,我冷眼看着宝玉也是肯听的。因此才有了这个主意,想讨老爷个章程,再去跟老太太说。”

贾政挥手把她挡在一边儿,皱眉道:“老太太必是不依,我也不能答应的。你歇了这个心罢,老太太早就有了主意了。”

王夫人一时也说不通贾政,只得先歇了话头儿,想着慢慢地哄着贾政回转过来。

她虽然不急,宝钗却是等不得的。眼看着自己十八岁都过了,跟宝玉还没个说法。自家来了京里便一直住在贾府,前两年还有官媒来给自己提过亲事,这二年也没了,由不得她不着急。

宝玉虽然不爱读书,可毕竟是世家子弟,生得极好,很有几分翩翩公子之感。人又小意温柔,最能够体贴女孩子的。自己有时便是说些他不爱听的话,也不见他恼了。

俗话总说日久生情,相处的时候长了,宝钗便真的对宝玉上了心了。更何况她一番进宫的青云之志早就被堵死了,宝玉对她而言,实在是一个最好的选择了。

既是打定了主意,宝钗便对王夫人和贾母都更加恭敬,每日里请安问好奉承的比迎春三个还要好。王夫人见了自然更为高兴,便是进宫看元春时,也很说了一番好话。

却说元春自从晋了位份之后,却丝毫没有受到康熙的喜爱,只晾在德妃宫里头。

她原就是德妃身边的女官,德妃如今又掌管着后宫,对她也算是厚道,该有的吃穿用度一点儿不差。只是再想别的,却是没有了。但宫里头的日子哪是那么好过的?到处都要打点。元春本身位份不高,按着宫中的规定,每年不过百两银子,够做什么的?打赏两次就没了。

王夫人过来也不说别的,只道些个家道艰难的话反复说给元春听,又转弯抹角地说着薛家如何如何有钱,如今又投在了九皇子门下,将来想来更是富贵的云云。

元春如何不知道她的心思,只是她虽看不起宝钗,却也不得不承认银子的好处。自己想要上位,便需要有银子去打赏。听王夫人的话头儿,家里是山穷水尽的的了。仔细地琢磨了一回,也便不再说了,算是默认了王夫人的想法。

于是自打凤姐儿小产后,王夫人便趁机叫宝钗管了家务,对外头只说心疼凤姐儿,叫她好生养着身子什么的。凤姐儿虽然满心不愿意,也只得罢了。

贾母自是不甘心宝钗进门的,只是她所看上的又要门第好,又要女孩儿性情容貌好,一时哪里就找的到了?只得先这么混着,既不点头,也不摇头。

又赶上户部追缴国库的欠银,荣府里头不幸榜上有名。只是此时荣府里头一应的日常用度尚且能够支应一下子,大笔的现银,却是没有办法了。

贾母对着府里头的账本子发了一通火,王夫人面儿上诚惶诚恐,却着实并不以为然——各个款项都有去处,又不是我昧了下来的。-->>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