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卫戍军击败,这就是证据,如果杨玄感还是视而不见,还是倚重韦福嗣试图通过他来赢得关中本土贵族的妥协,那纯粹就是自欺欺人、自取败亡之举。

韦福嗣则质问李密,西京大军还能支撑几天?如果楚公帐下的将军们都能绝对遵从命令,都愿意舍生忘死去战斗,西京大军还能支撑到现在?言下之意,他怀疑李密一直阳奉阴违,甚至在暗中扯后腿,原因无他,杨玄感一次次否决了李密的策略,而杨玄感的决策则一次次受阻,为什么?

俩人唇枪舌剑,激烈争执。李密强烈建议杨玄感马上放弃东都,集中主力火速杀进关西,以目前形势来推衍,杨玄感实际上已经别无出路,唯有西进,而且更重要的是,此刻西京实际上已经迟了,杨玄感可能要为自己的错误决策付出惨重代价。然而,韦福嗣继续与李密对抗,他认为楚公还有足够时间全歼西京大军,继而迫使关中本土贵族妥协,如此既能把蓟燕和东莱两路大军阻绝于大河北岸,又能以最快速度最小代价拿下关西,而尤其重要的是,杨玄感因为据有两京而在政治上赢得了绝对优势。

李密的目标不过是力求自保,据关陇而称霸,而韦福嗣的目标则是彻底击败皇帝和改革派,独揽帝国权柄。两种策略孰优孰劣一目了然,杨玄感再度采纳了韦福嗣的建议。

李密愤而绝望,拂袖而去。

……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