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八百七十九章 高原雄风(一)(4/6)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却是举世贤臣。关健是他的上位,他上位形式与李林甫一模一样,因为处处恭顺辽主,由此得到辽主喜爱,加上辽主游山玩水,不喜国政,于是渐渐将国政交给此人。现在,此人手持国家大政,惨害忠良,权势几乎通天。大约在国持立威不够,看到我朝有困难了,又将威打到我朝身上。不过这一君一臣,陛下,诸位,想到了什么?”

“唐朝皇与李林甫。”

“陛下,中的也。”郑朗微微叹息。因为想到了一个女孩子,昔曰还是一个小女童,郑朗还没有牲口到这地步,对一个小女童产生什么想法,现在渐渐老了,更不会去想。但终是有些感情的,马上这个小少妇就要惨死了。忽然眼睛亮了亮,又道:“不过局面对我朝肯定不是很有利,想经营河湟,又要分心旱灾,若是契丹不诡,梁氏必然插足,我朝虽不惧,可四方交战,大好国政必然败坏。唉,若没有这么多事,三四年欠负就偿还了。因此时间拖得越久对我朝越有利。有两条应付办法,第一先是装聋作哑,尽量拖,拖得越久越好。第二就是稍做退让。不过诸位,想一想我朝是如何对待契丹的,为求和好,契丹灾害到来,我朝让他们来就食,灾情过后,又如数将灾民遣返。落井下石之仇,还有每年庞大的五十万岁纳,澶渊羞侮,若不记住,羞为宋臣。”

“是啊,”赵顼咬牙切齿地说。

郑朗进一步宽慰大家,又开了一个玩笑,道:“各位,我朝现在装聋作哑,契丹不会放过的,不久会进一步逼我朝表态,但谁有能力与契丹扯皮的,主动站出来,为我朝与契丹扯皮,扯得越久越好,最好拖到河湟与旱灾结束。那时就是我朝做大步退让,契丹也未必敢受。”

富弼、张方平等几个老臣一起笑骂。

可一个玩笑,让大家压力立即松驰。

然后观炮。

契丹使者回去,西南传来好消息。

自后世三江口岷江、金沙江、长江,也就是五粮液酒厂与翠屏山一直到泸州向南,称为泸州蛮,或者泸州夷,乃是宋朝最难控制地区之一。苏东坡亲自为之作传的好朋友,电视剧苏东坡里的大侠巢谷,巢谷有一个朋友乃是宋朝勇将韩存宝,没有败于吐蕃与西夏,却折戟于此。

非是这里穷,相反的,郑朗典卖所谓的庄园,无非就是让这些大户利用充足资金,在北方树立一个良好的立体农业经营标本。其实这里早就有了先进的立体农业生产模式,谷地种植稻谷,坡地半养半牧牛马猪羊,牲畜的粪肥又为稻谷增加了收成。唯独所差的,就是缺人少为地种植苜蓿茈芦等饲料。因此这一带百姓很富裕,有一个兵士会报说有一村庄,有良田田万顷,颇多积谷,其林箐乃在数百里之外。万顷良田那是不可能的,王韶折腾了几年,若大的秦渭二州,也不过折腾出来八千顷耕地,那能有万顷良田呢。但说明这个村落拥有很大的一块耕地。而且文明程度也很高。

本来按照这种形式,是最好管理的,但这里却有一样产出,导致了严重矛盾,盐井!

泸州盐井很有名气,因此汉夷争之。

朝廷争这个盐井很好解释,一是敛财,二是控制。就象南江蛮一样,他们征过路钱,不仅害民,而且因为手中有钱了,就能养一些私兵,力量越来越强,官府越来越难以控制。逼到最后,只能鱼死网破。

用意是好的,但执行不是那么一回事。就象王安石,那一条用意不是好的,青苗法用意不好吗,但执行下去就不同了。当地官员执行,非是以削弱大酋为主,多是为了敛财,因此多夺民间盐井,由是“自官中卖井,我失卖茅之业,又令我纳米折茅,所以结集夷众。”夸张的说法,朝廷敢将蛮人逼到这一步?不过肯定发生了一些不好的事,加上一些野心勃勃的大酋挑唆,由是叛乱不休。

-->>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