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八百五十二章 星光(上)(4/9)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千把神臂弓,交到怀德军却达到三千把。与此同时,还有一批火炮,以及大量的粮草。粮草也很关健,战争到来时,必从后方增加军队怀德军。

其实西夏屡屡入侵,也拖累了宋朝财政。若边境安宁,即便驻军,也可以抽出大量兵士到京兆府就食。在京兆府有关中的粮食供给,即便是漕粮,成本一斗也不会超过一百文,越往前线去,运费越贵,到达怀德军,成本会增加到五百文以上,若浪费严重,能接近一千文。西夏紧逼,不得不将所有军队一起调到前线防御,仅是一个粮食消耗,成本就无法计算了。

但大规模的军队物资调动,也很好的掩饰了怀德军的物资粮草调动。

战未开始,后勤已经暗中准备好了。

然而三人左等右等,却未见朝廷下旨,有何命令。没有诏旨,他们也不敢擅自行动的。

一顿西北风起,王韶看着满天的黄云,用手遮着眼睛说道:“没想到风沙居然吹刮到这里。”

“子纯,你才注意啊。郑公于定川砦就说过风沙的问题,与西夏交战,风沙最恶。秋冬来临时多风沙,我朝不论从哪里出兵,皆是位于下风,风沙淡眼,ūn夏来临,虽利于我军,可西北风向又与中原不一,也偶尔会有西北风临,即便没有,我军占据上风,仅是一场公平之战罢了。”种谔说道。

“哦。”

种谔又低声说道:“我听狄将军说过一句话,郑公于定川砦时,就料定西夏与契丹会发生冲突,为让两国形成鏖战之势,故用一些器械鼓风,让元昊意识到风沙之威。这才使元昊取得河曲大捷。”

“子正,说说,”王章二人都好奇起来。

种谔用更低声音说道:“子纯,质夫,你们莫要对外面说,实际夏辽交恶,多是郑公用了反间计才得功的。正是数年之战,辽国国力残凋,我朝河北河东始安,并不仅仅是增加岁币之故。西夏同样如此,就不知道朝廷什么时候使财政转好……”

道理并不复杂,财政不好,顶多能做的就象未来一场突袭战,不可能对西夏发起总攻的。

“子正,子纯,这也是郑公做过的事,何必笑我?”

王韶与种谔直接翻白眼。郑朗用计也不是你那些计策!

正在说着话,远处几骑飞奔而来,到了平夏城下,正好看到城头上三人,大声喊道:“蔡知州有令,请王知军、种通判、章判官急去渭州城。”

韩琦去了大名府,陕西没有人总领五路事务了,整个泾原路事务交给了蔡挺。

三人听闻,找来马匹,翻身上马。带着侍从,飞快奔向渭州城。

见到蔡挺,蔡挺将其他人打发下去,只留下一个太监,对王韶种谔说道:“你们临行前,郑公可有什么安排?”

诏书到了,再联想到以前朝廷一些武器与物资的调动,蔡挺还能不明白吗?

“有,郑公让我们乘机袭击天都西夏行宫。扬我大宋国威。”王韶道。

“很难。”

“是难,但我们做了周密的布置,就等朝廷命令下达。”

“王知军,你可能胜任乎?”

“蔡知州,放心吧。”

“不是放心。若你们成功了,自会扬我国威。若是失败了,不仅是三军夺气,有可能会牵连到郑公的改革。”蔡挺狐疑地说。他接到诏书的同时,也接到郑朗的密信,一旦出击开始,最大限度给王韶权限。尽量满足他的要求,也尽量不要插足。蔡挺也知道王韶那篇平戎策,关健是王韶没有过真正的战斗经验,凭借一篇策子。就能代表如何如何的,很让人怀疑。比如尹洙写了多篇兵策,实际军事能力也就那样。不但他,包括西夏人同样是这么认为的。宋朝文人多是那德xìng。夸夸其-->>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