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想,问题十分大条了。
留给子孙解决,留给子孙好大的财富与遗产!
忽然不由地笑了起来,自己想一千年之前干嘛?
唐介大喷特喷,王安石终于开口,认真的盯着唐介,唐介用心他十分清楚,无非就是利用这是在朝堂上,与自己掀起朝争,失去朝仪,一二三两人同归于尽。值得吗?
王安石平静地反问了一句:“唐公,今年年色如何?”
“干嘛?”
“北方是否在干旱?”王安石又问了一句。北方又出现旱情,虽不严重,却导致北方收成下降,不仅影响到夏收,有可能北方秋收也会欠收。王安石又道:“我提议不佳,不知唐公身为参知政事,有何高见,使国家转危为安?”
“即便没有,也不能与民争利!”
“若此,发运司乃何职责也?唐公,中书是做事的地方,非是吵架的地方,公尸位素餐倒也罢了,反正国家养了那么多闲官,多一个参知政事也无所谓,但请不要妨碍国家正事,拜托。”王安石认真的鞠了一躬。
“你!”唐介气得差一点跌倒在地上。
吵架,唐介只是一个糙哥,王安石才真正将这门学问化为艺术的高度。
赵顼看不下去,宣布散朝,但诏两制、两省、御史台、三司、三馆官员前往都堂议事,三馆就是崇文馆、史馆与集贤院,因为汉武帝穷兵黜武,导致财政紧张,不得不任用桑弘羊发起经济改革,在桑弘羊主持下,先后实行盐铁酒官营,均输、平准、算缗、告缗、统一铸币等改革。说好的,史称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不好听的就是与民争利。其实在改革时,桑弘羊遭到许多权贵与大商人的反对。最后因政治斗争,让霍光杀死。
王安石所做的,似乎与桑弘羊的均输颇有些类似,故将三馆官员召集,大家一起商议,以史为鉴,看看能否为宋朝再找一条出路。
走向都堂,吕公著来到郑朗身边小声道:“郑公,那个……”
“我知道,”郑朗答了一句,非是撞车,乃是自己抄袭。
到都堂坐下,赵顼看着唐介与王安石道:“王卿,唐卿,你们皆是朕的左膀右臂,有什么不能好好说吗?何必在朝会上争执?”
就是吵,到都堂来吵,影响也能小一点。
唐介说道:“承蒙陛下垂爱,臣却不能为陛下艹劳,臣身体一直不大好,南下时就患有疽病,如今越来越严重,请准许臣告老还乡以养残年。”
“唉,卿辛苦了,”赵顼安慰道。然后担忧地看着郑朗,郑朗摇了摇头。
这种疽病发作原因有很多,但有一种情况,发作率很高的那种,也就是北人南下后,两广未开发之前,到处是潮湿的[***]物,空气中含有一些有毒物质,再加上南方那种湿闷的气候,北人往往容易生各种疾病,中间就包括疽病。如今两广情况变得比原来要好一些,人烟稠密,各种所谓的瘴疠越来越少,但百姓仍然生有各种疾病,也时常有疟疾发生,这是避免不了的。特别是疟疾,导致南方每年都会有几百人死亡。只能说情况越来越好,不能说根治。容易让人生背疽的不仅有南方,还有西南那种气候。唐介比郑朗更早南下两广,先是春州,后是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