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三百二十八章 平戎策(4/5)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痛并快乐着。

富弼过了一会才说:“行知,你不知道,西府积压了诸多事务,都处理不了。”

富弼本身抱病在身,这段时间逼的,不得己才找郑朗的。

“这样吧,我向陛下请求,先行兼管西府一段时间。”郑朗能理解,这个轻重处理不当,造成的弊端更多。

“那是最好不过。”

随后郑朗向赵顼提出三个请求,第一个请求乃是用三人去河北。河北水灾,恩冀深瀛四州皆有轻重不等的灾情,既然以工代赈,都水监丞李立之,请以四州灾民重修御河。

朝廷准奏,不过如何修御河,朝中大臣发生了一些争执。有的还建议说如今国家财政吃紧,再修御河,更伤民力财力。于是郑朗进谏,调程师孟与田瑜二人去河北视察。并且又推荐了一人,沈括。在郑家庄学习了数年之后,郑朗未至京,先行让赵顼诏回京城,如今仍是一个不起眼的中层官员。此人对科学领悟能力,非常人所想像。只学了三年多时间,如今对物理化学与数学上的领悟,已不亚于时恒了。

一旦将这些学问应用到实际当中,会发挥无可想像的作用。

第二个请求是请赵顼将陈升之调回枢密院。当初李谅祚诱杨定到边境洽谈商榷,文彦博等人同意,陈升之竭力反对,赵顼不听,由是杨定被杀。随后许多人反对收绥州,陈升之又力争绥州不可弃。郑朗用此理由,向赵顼推荐将陈升之召回来。

其实又是一次退让。

陈升之与文彦博关系不怎么的,但与韩琦关系默契。至少理论上,如今郑朗主动在东西二府以及台谏与两制里皆树立了一些政敌。

不要说我几个学生同为庙堂高官,这是他们有能力,只要有能力,是我学生好,还是政敌好,皆必须要用。

赵顼看着郑朗,最后笑了笑说道:“准。”

郑朗又说道:“陛下,国家军队裁兵改制,事务繁重,西府宰相处理起来十分吃力,因此臣恳请陛下让臣兼枢密使一职,暂且代领枢密院。数月后事务水落石出,臣再交出枢密使一职。”

对枢密院的一些情况,赵顼也听说了,没有犹豫,说道:“准。”

其他人也没有多反对,事情是郑朗惹出来的,现在郑朗主动兜下来,没有什么不对的,况且只是暂带,与专权并没关系。就是郑朗象皇时那样,身兼东西二府首相,又能怎的?

郑朗到了西府,西府诸事务终于流畅起来。裁兵主要还是陕西,治平时,陕西战兵四十五万,十万蕃兵,十三万保捷军,二十二万禁军,还有大量的义勇,各种各样的乡兵,司马光说陕西三分之一丁在军中,一点也不为过,韩琦后来又加了十六七万义勇,陕西百姓苦逼了。十几万义勇增加,几乎一半以上的壮丁直接或间接军中,耽搁了陕西的农事生产。去年郑朗东府第一件事就是将这些义勇裁去,然而至今陕西元气未恢复过来。但对陕西郑朗无比的熟悉。

但事务太沉重了。

东府改制未平稳状态,西府的改制又来了,郑朗不得不将被子再次抱到西府,白天处理东府的事,晚上处理西府的事务。

一个大臣做到这种地步,无论外面反对声音如何强烈,也不得不承认郑朗为了国家,呕心沥血,鞠躬尽瘁。

但郑朗也等,等一篇极其重要的文章。

等来了。

腊月,邵亢在枢密院一年多时间,一点作为也没有,这个倒不怕,最可怕的他不管事罢,一管事反而更添乱子。其实这就是对军务不懂导致的,赵顼反感。邵亢也自觉,以病求去,于是诏其知越州。

就在邵亢前面离开的时候,郑朗等的那篇文章终于送到枢密院。王韶考中进士后,初任新安主簿,后为建昌军-->>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