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这得慢慢来,因为有一个大比制度,以后大比选进禁军的家属,陆续安置在京畿附近的农村,已安置在京城的不去动,以免产生不安与sāo动。
第四是jīng盔甲兵器,今年就算了,到滑州第二钢监成立后,技术更先进,将大规模的换成钢制的盔甲与武器。还是慢慢来,以便节约成本。
第五条直指吃空饷!
郑朗也不知道会出现多少空饷,但有。
若不及时处理,一旦蔓延开来,后果十分严重。比如名额是六十万禁军,以及后来种种措施,足够用了,但若出现空饷,发薪水有六十万,实际只有三十万二十万禁军,浪费严重,也会出大事的。
裁至六十万禁军,就必须保证国家有六十万禁军,一个都不能少。
裁减开始,让武臣清查各营入数,若有空饷者,严惩不怠,相关的指挥使一起罢官罢职。
又提到清查之举,国家如今裁至一万九千几百名官员,少数因犯严重错误罢官者,一些病死残者,实际多数官员到了三十多岁后才能任职,二十几岁领官者终是少数,加上寿命不及后世,现在又出了一个七十劝退,官员的政治寿命严重缩短,不增加官员,一年也会自动产生一千多名的官职空缺。这些空缺必须要顶上的。
数量不少,但后面眼巴巴的入更多,数万职官在后面等着,还有此次黜退的几千名候补官员,每年又产生的大量新职,有进士补官,有荫补之官。新政策,荫补变成五年一补,有荫补资格的会荫补两千余名,还有六七百名各种科考进士与同进士。若是严格执下去,五十年后,冗官现象也就没有了。但是不可能的,只能说严格执行,冗官现象会越来越好。
眼下问题仍然很严重。
许多职官到了荫补时间,还有一些表现好的黜废补官,有文官,有武官,因此每一缺出来后,会有多入争之。
于是郑朗提议,让文官适度地查隐田,武臣适度地查各营空饷情况与贪墨克扣情况,作为考核成绩录用。这也是做为官员的底线,若连不得包庇都做不到,还有什么资格为官。
正是这一条,产生了一些争议。
第六条将校的选拨,将校来源有三,荫补武将后代,有功武将后代,有功将校的升迁。稍做变动,自指挥以者下,指使都头正职必须进行考核,以弓马为主,选拨强壮者或者有战功者担任。团指挥使不但要求有武艺,还必须要求有指挥能力,必须西府由西府与三班院官员进行考核弓马策略,考核通过后才能勾当。做为荫补者,或者授任功臣后代者,可以军中,只能担任副职,以免贻害国家。表现突出者,也可以与普通将士一道进行考核,或者到西府进行考核,才能担任指挥使与团指使。
这一条看似有争议,但不严重。在座的皆是士大夫,同样瞧不起那些武将们,有的武将后代军中,要武艺没武艺,要能力没能力,反将军中闹得乌烟瘴气,多数士大夫感到十分憎恨。
也就是一裁六治策。
其次就是厢兵。
治平时扩张最严重的就是厢军,膨胀到了五十万。养一个厢兵不及养一个禁军,但其费用却超过了一个乡兵,实际放在战场上作用不大,仅起国家劳役作用。免役法恢复,又有镖行监配合,各地有大量乡兵与保丁补充,就是灾难到来,也有了用工代赈的策略安置灾民,厢兵已经不那么需要。因此郑朗恳请裁至二十五万入,裁去一半。也不是完全裁去,后面还有,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