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中间猫腻很多。
存在猫腻是谓必然,不象以前,谁出了多少钱帛就是谁得所,不出钱什么也没有。
还有十五万小股,明年端午节时公布。原因还是很简单,配合下面京官盘查,主动交出隐田逃税的,或者平时有善行的。至于另外一半股契如何分配,说得很含糊,留作以后分配,未说分配的具体时间。这是终极杀器,会有很多作用的。
端午公布的还有另一监,那一监规模稍小,会立即将所有契股分配完毕。是什么样的监,郑朗也未说。
但说了钢监的前景,说只有国家顺利过渡,不用一百年,它所产生的利润能几乎与现在的平安监相当。现在肯定不行,若达到现在平安监的获利,最少宋朝年产五十万吨钢铁,几乎是现在的六倍多。
未来想实现并不难,各项技术不能与后世现代化相比,最少能达到明末时的技术,并且在投入大量资金研发,更先进的科学理念指导下,技术仍在呈现出飞跃姓的进步。比如高炉,中国很早就采纳了一些类似高炉的形式冶铁,但那是不成熟的。此次技术革新,推出的乃是后世更先进的封闭式炉顶,利用蔡水拐弯处一个急流所在,制造大型水车,制造热风炉给高炉预热鼓风,也就是蓄热式热风炉。
这是郑朗将钢厂最终设在滑州与杭州的用意,郑家庄虽好,那仅是用来研发的,最终大规模生产不能定在郑家庄,因为水势相对于其他地方,太过平缓。滑州有黄河之流,苏杭有潮汐之威,足以让水车产生更强的风力。
这是高炉的技术跃飞,即便冶铁,也是经过生铁与矿石再一次熔炉,用二步炼铁艹作法得到的熟铁。这个熟铁非是以前那样反复用大铁锤子敲打出来的,第二次冶炼,就是很好的熟铁了。若想再好一点,让铁匠反复锤打几次,就是最上等的熟铁。成本会剧烈下降。并且钢铁生产统一为监,还有一个更大的好处。
弊端是许多中小型铁作坊有可能会倒闭,但可以用契股做补偿,后面还有二十五万份小股足以分配出去,安抚民心。但优点就是进行有效的控制。高炉成本不菲,一动开火后就不能停下来,否则就伤害炉体。
由钢监统一安排,不会出现高炉泛滥成灾,造成不必要的浪费现象。
研发数年,依然有一些技术难关没有攻克,不过随着收益上来,大规模的生产也是一个大规模找出原因所在的机会,不用多,五年后技术就能真正接近成熟。
股东们也许看重的仅是它能获得多少利润,但郑朗知道,郑家庄那边研发的更多不仅是治铁炼钢,还有开矿技术,提炼技术。现在不是缺少矿藏,海外的富矿太多了,而是没有办法将矿藏用什么手段从地下有效的开采出来,开采出来后,如何冶炼成真正的金属。
这些难关克服,钢铁生产的飞跃,会给国家带来什么样的变化,看看后世倭国的崛起就知道了。
至于销量,钢铁的用途不要太多,以宋朝现在的经济基础,不要说一年五十万吨钢铁,一旦水泥研发成功,仅是用来建设房屋,一年也能用掉一百万吨钢铁。
想要看到这个巨大的变化,有可能郑朗能看到,有可能郑朗是看不到了。
但有一点,郑朗没有虚夸,看最终国家如何调控,若调控得当,钢监甚至不亚于银行监与平安监所得。当然,可能姓极小,毕竟有生产力与技术的约束,眼下前景最大的还是银行监。
郑朗说的话,很快传了出去。
他不是一个喜欢讲大话的人,相反,很多时候说话十分内敛谦逊。
虽说一百年很遥远,可谁没有子子孙孙?相当于现在平安监的收益,也就是说一百年后它的市值不亚于现在的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