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不少,足矣了,若不是考虑到争议声会很大,一千京官也足矣。”郑朗淡淡地说。一千名京官肯定不够的,不过重组后政令畅通,一千五百名京官足矣。但郑朗也不敢说只要一千五百名京官,最终数字不会少于两千五百人,否则自己会马上被天下的士大夫们活活逼下台。什么都结束!

这是严厉的措施。

下面又有安慰的措施。

一些官员裁减下来,若不服,请拿出证据,自己做了那些政绩自辨。防止上级官员借机打压的。重新给一次机会,一旦实施下去,一路几乎有近两百名京官巡查,不可能两百官员一起协同上司做污证吧?

第二条,就是裁减下来,最少会保留职官,继续拿薪水。还给机会,除了老弱病残,严重昏庸无能不作为或者苛民的官员,大部分官员会有新的起复机会。宋朝各地义学已经不少了,郑朗推动之下,义学更多,但师资力量很薄弱,这些退下来的官员有许多是进士,让他们这些义学书院授学,顺便进行自我反思,有贡献者,以后官员有缺,再度优先起用。其次以职代吏,保留职官官职与薪水,跟随一些良官后面做小吏,学习观摩,进行第二次变相的磨勘,表现好者同样再度优先起用。

若化官为吏,就是裁去两万名官员,也安排下去了。

三条活命机会,怨言必会减少。

看到这里,曾公亮再度苦笑起来,对郑朗说道:“行知,智慧天无无几人能及。”

还会有怨言,但这样一来,反对声音必然弱了许多。

曾公亮都这样说了,赵顼长松一口气。

郑朗第一步就从官员入手,赵顼心中底气一直也不大足。

继续往下看,这些京官下去,不是看官员表现,还有许多任务。免役法顺利执行了十几年,若从郑朗自太平州算起,都有三十多年历史。如今全部破坏,一部分乃是官员不作为,懒得收,省得得罪人。一部分是巴结权贵,将免役钱往五等以下户上摊派。全面恢复旧制,对各州县进行审查,若地方所有豪强纷纷反对,也可以,恢复原来的差役法。两种选择,要么恢复旧免役法。自四等户以上分户等收入摊派免役钱。要么全面执前原来苦逼副的差役。反正宋朝还有七十几个州府依然在执行着差役。不多这一个。

曾公亮又是苦笑。

接下来就是保甲法,保丁多了,训练却在下降,还有许多一二三等户为了那个免税。充五等户进去。故病又犯。就是郑州都出现了类似情况。大规模的盘查,保甲法依然还在盘查之中。允许其改过自新,将税务补齐,不追究责任。甚至将他们作为善户,作为优先新监股户行列。若不改正,不但强行让其将漏税补充进去,还按照国家律法进行笞杖或者刺配。

终于看到一开始就说两监的作用。

招安式的苟和妥协,无奈,不然执行不起来。

查的还有各地税务情况,于各州各县,甚至重要的村寨,将国家税务标准张贴,若有官商勾结者。举报者能得其漏税款三分之一,若有重税者。向监察监举报,派人核查,朝廷将重税款项全部退还。

未提破坏的仓法。

多是挪用,而它则是重中之重,那场大旱,不远了。但现在不能急。

各州县减裁的吏差仅是淡淡提了一下,若各州县感觉不便,向此次下去盘问的京官们倾诉,再经审查,交与中书过问。酌情减少裁减数量。

最后就是隐田与并州县。

提到隐田二字,曾公亮更头痛,也在查问当中,此次共计六十个州,看到这个数量,曾公亮眉头都拧在一起。然而细细看下去,又冲郑朗苦笑地摇摇头。太狡猾了,六十个州,数最巨大,可这些州有一个显著特点,那种顶尖的豪门几乎-->>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