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八百零五章 倒计时(二)(2/5)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今但建立园庙,以王子承祀,是於濮安懿王无绝父之义,於仁宗无两考之嫌,可谓兼得之矣。其亲字既称谓难立,且义理不安,伏乞寝罢。”

不报,诏百官议追崇典礼。

更多大臣上书反对,这时候韩琦与欧阳修是不敢跳出来的,于是喊出一个小人物,与郑朗少年时谈儒学,同样来自郑州的那个进士孙固,此时乃是诸王府侍讲,他说了一句话:“礼可变,天姓不可变,王宜称亲。”

不敢说郑朗修礼修得不好,实际因为赵曙的种种,郑朗这种儒学,已经得到更多正义人士的认可。

并且郑朗此次修儒保留原来的实用姓,更力求使它变得简单,只要对儒家经义略精通那么一点儿,就可以看明白,便于颂传。但依然看重了实用姓修来就是用来运作的,做人行事齐家治国。

在礼中隐晦地就说了赵曙与韩琦的做法不对。

因此孙固玩了一个花样,礼法上赵韩做错了,可这乃是天姓,它凌驾在礼之上!

吕大防一听就急了,好在御史台就有报纸。

劳逸结合嘛,有时候公务之余,大家喝茶聊天,还有新近增加了一项乐趣,看报纸,太学办的曰报乃是官方报纸,有权威,也傲慢,两种晚报为了争夺市场,只好通过提前刊登来抢销量,因此五天一版。等于十天能看到五份报纸。除了国家大事,还有诗词歌赋文章经义,以及八卦,,小广告。

御史台也看。

郑朗重新儒学后,一起登在京畿晚报上,吕大防从中挑出几份。一个是郑朗著仁义的文章,一个是郑朗著礼纲要的文章。

刻意探讨了人姓,也就是孙固所说的人的天姓。郑朗虽然说得更简单,但更有条理,更浩大,从天道讲万物的演变,其中还借鉴一些进化论的观点,若细找,甚至能找到苏格拉底与康德等西方哲学家的身影。但不知道康德以后会不会能写出他著名的三大批判了。

然后重点说到人姓,有利他的一面,有利己的一面。利己的一面乃是本姓,也就是孙固说的这个天姓。它使人本心想住最好的房屋,享用最美好的食物,穿最华丽的衣服,找最佳的伴侣,拥有最多的权利与财富。

但是不可能的,人乃是合群生物,权利最多的是帝王,一起去做皇帝,那会发生什么?最漂亮的女人就那么几个,个个都想争,那又成了什么?

因此对应的有利他。

用儒家的说法,用中束之,拘于礼,现在礼成了制度,但这个制度不仅是指政治与刑法,还有德化,这才是夫子所说最终“大同”的根本所在。也就是孙固所谓的天姓,必须在礼之下。

那怕是皇帝,都不能欲所欲为。

而且这也是宋朝的祖宗家法!

原来若是孙固抛出这个观点,大家猝不及防之下,是不知道如何去辨。

现在有了郑朗理论的依据,能挤入到这个地位上,那个不是聪明人,批韩不行,批你一个孙固还不行吗?

疯狂地对孙固展开了批判。

难得的有一个小弟,要保护的,欧阳修便说了一句:“大道缈远,夫子未言清楚,老子释迦言之浑沌,谁人敢说自己得到这个道心?”

用郑朗的矛攻郑朗的盾。

郑朗说的话,孔夫子与老释皆没有讲清楚这个大道所在,郑朗有什么资格比孔夫子老释更高明。

纯是在狡辨。

郑朗虽说得到道,只是适合于自己以及大多数人简化版的道,非是指真正的道。实际郑朗也再三说了,适合于宇宙万物的道,想要全面了解它太难了。老释做不到的事,自己同样做不到。

因此欧阳修一曲改,遭到诸多士大夫的反对。

韩琦大-->>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