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种谔与徐禧的错误。
实行认真分析,不仅如此,还有当地的民风与环境。
“西夏内战,西夏人不知何去何从,一旦转向外敌,协手同心,可能就会导致几十万军队而来,甚至契丹人也会参与。此次内战,西夏国内民不聊生,许多部族会对李夏王朝产生怨言痛恨。但我朝占据六州不放,正好让西夏将矛盾转移,无形中替西夏化解压力。这是第三个原因。”
“供给漫长,多数地方缺水,风沙又多,占据下风。此时得数城不合适。若想进攻西夏,契丹最好从北河套进攻,先于北河套经营好几个据点,横跨贺兰山,西夏危矣。辽兴宗当年从南河套进攻西夏,不但他不懂军事,又轻敌,急于求成,本身地形的选择就出现了错误。若是我朝要进攻西夏,古今往来,如东汉时,非是从银夏发起进攻,多是从泾原路。”
“原来如此,郑公为何不说?”
“不用我说,大捷之下,是有人会心动,不过我朝与契丹一样,和平已久,安于享乐,主战派声音很小,想要占据六城,最终不会得到通过。不过,庞醇之危机倒是暂时渡过去。”
先是富弼因母丧辞去官职,回家守丧。
接着唐介弹劾枢密副使陈旭yīn结宦官史志聪与王世宁,陈旭自辨,两相争执,出陈旭知定州,唐介知洪州,参与的言臣赵抃知虔州,范师道知福州,吕诲知江州。以包拯为枢密副使,蔡襄为三司使。
若加上进朝任职的司马光与王安石,对郑朗渐渐有利。
包拯与蔡襄肯定算是郑朗的人,但郑朗心中清楚,担任三司使以来,包拯尽心尽职,又困于财政压力,定是活不过今年。
百rì过后,赵祯夺情,五次下诏,富弼拒受。于是用庞籍替代富弼为相。诸言臣弹劾不休。
正好狄青大捷,给庞籍舒缓了压力。
也是一个有手腕的人,不然呆在这个位置上,又遭到许多言臣轮番攻击,换作他人。早就倒下去。
司马光相视一笑。
郑朗怕他参与到庞韩之争里。说道:“君实,为何弹劾庞醇之的人多?”
“昔rì他与贾昌朝、晏殊走得近,而与君子党们又多有不合。”
“中的,不仅如此。你再看朝堂两府,有几人没有担任过言臣?”
司马光仔细回味,果是如此,问道:“有何不妥?”
“也没有什么不妥,自言臣起家。就知道言臣的内幕。那么为了保住不让言臣弹劾,最高法门是什么?”
“不做不为也。”
“又中的了,庞醇之想走就走,想留就留,不但你,就是我也护不住。诸宰相皆从言臣出身,他们各自抱成了一团,对庞醇之更不利。”
司马光惆怅万分,常听郑朗说如今宋朝有两臣最为得力。狄青乃是西北长城,庞籍乃是朝堂砥柱中流。为什么会如此?
郑朗还有的没有说。
当然,他也感到心动,不过理智战胜了。
其实自始至终有一样武器没有拿出来,火炮。经过数年开发。火炮技术成熟。火炮技术成熟,不仅意味着一样威力强大武器的诞生,无论火药,或者炮弹。或者炮身,意味着许多技术难关被攻克。最终这些技术。只要良xìng指导,就会化为民用,化为科技力量,化为生产量。现在时恒率领下,正在攻克另两样更大的火炮,短管加农炮,它还有一个名字,佛朗机炮,长达三米,重达六百多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