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啊,”郑朗淡淡地说。
这也不是见不得光的言论,为什么不可以呢。
郑家在准备女儿的亲事,张方平却将郑朗所说的话刊于报纸,引起很大轰动。
有人将它称为郑氏三大名言。
汝快乐否?
权利乃责任也,官职愈高,职责愈大。
喜人识其所短,憎人见其所长。
第一句乃是国家艹劳的节气。
第二句是对权利的重新认识。
第三句是强行吹刮温厚之风。
赵祯听闻后,立即将郑朗还有三苏,庞籍一起召到皇宫谨见。
二苏乃是郑家新的学生,若没有资质,非是少年所收,这是考中进士后才收的,若没有资质,恐难以入郑朗法眼。庞籍是做得不错,顺便一起召入皇宫谈一些事。
其实如今郑朗就是一个宝。
因为不能说出来的原因,郑朗一时半会难以两府,赵祯感到可惜,心中也有些歉疚。不能全怨郑朗,梁怀吉进宫后,赵祯已经问了经过。
那个山洞里十分寒冷,因为仇恨,西夏人对郑朗与女儿很不好。缺衣少被,甚至屡屡想将郑朗杀死。
郑朗与女儿相依为命,山洞又黑又狭长,又是一个正常人,发生一些事,能理解。尽管后果十分严重。
赵祯先是盯着三苏,主要是大小苏,然后说道:“你们三人的文章朕皆读过了。”
苏氏父子三人不敢接话。
“写得不错,苏洵,虽你文章写得略嫌迂阔,不过你并没有在官场里堪磨过,难免也。”
“是。”
“朕看到你文章里多写了一些兵事。”
“陛下,臣多读的乃是上古书籍,春秋国语里皆多谈到军事。”
“你不用担心,文武之道才是治国之道,文道重要,武道同样重要,你并没有做错。不过有一处倒也需要一些能文能武的臣子,不知道你可否愿意前往?”
“为陛下效劳,臣万死不辞。”
“庞籍,荆湖南路可有知县腾缺出来?”
“有,安化知县有功,已数年未迁,到了迁职之曰,临冈设县后,知县一直空缺,官员皆不愿意前往,安仁知县因母去世,回去守丧,职位空缺。”还有,庞籍不可能事无巨细,一一过问,知道的仅是这三个。
赵祯脑海里回想一下,临冈乃是武冈军最西南的偏远小县,乃是蛮人集中地带,安化也不行,接近北梅山,这两县看似贫瘠,但需要两个能吏前往。于是说道:“苏洵,朕就让你权知安仁如何?”
这叫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就是甲进士外放,也不会轻易地得到一个知县职位。不过赵祯也问了老苏一些情况,知道通过正常渠道,老苏靠荫补上代没有官员让他有资格荫补,靠科举估计考一百年差不多才能考中。因此直接授命。
论用人,赵祯远胜过武则天。
敢用人,做得好提拨,做得不好贬下去,因此赵祯朝人才济济,只是这个人才也太多了。
赵祯这才谈正事,当着苏氏三人的面谈的,让他们观摩旁听,协助郑朗培养学生。
“庞卿,今年国家财政收支如何?”
“比去年略好,还是很难。自五月来,黄河水害不及去年,可黄河已经败坏,数流入海,沙沉淀得越来越厉害。”庞籍答道。在郑朗指引下,诸臣对这个河沙理解得十分透彻了:“多处有小型的水灾,且臣不明白的是,朝廷多有节制官员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