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七百二十六章 营救(三)(2/4)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就要进殿了,文彦博反应很快,走出去假传口旨,说赵祯昨天真高兴,在宫中喝酒喝高了,今天头痛yù裂,不能亲临宴席,派大臣换地方喝酒去,咱们到驿馆接着喝。

契丹使者那边搪塞过去,可是群臣那有心思喝酒。驿馆宴散,文彦博将一些重臣留下来,神sè凝重地说:“陛下遭遇到一些事,又是重病,举止失仪,如今国家到了最危急的关头。”

一些事指赵念奴与郑朗下落不明,举止失仪是好听的说法,也就是神志不清楚。

大家一起额首。

一番协商过后,文彦博派人将宫中的大太监史志聪与邓保吉传来,提出一个要求,国不可一rì无君,陛下病成这样,我们大臣应该有数,内侍们必须随时通报陛下的病情,听候大臣召唤。

史志聪急了,这是干嘛呢,内宫的事轮不到你们宰相管。

说得颇有道理,皇城是皇城,都堂中书省等官府机构皆在皇城里,内宫是内宫,这是两个不同的世界,除了皇上召传,任何大臣不得闯入内宫。就是皇上召唤,还有太监带道,不能让你瞎跑。这不仅关系到后宫有许多嫔妃,男女不便,还关系到皇上的安全。

文彦博一声大喝:“主上暴得疾,乃系宗社安危,只能让你们这些奴辈出入禁阅,岂能不让宰相知道天子起居,你们想要做什么?”

史志聪吓坏了,宋朝没有,唐朝有故事,因为大臣管不到皇宫,

文彦博又逼上一步,喝道:“自今天起,陛下病情或好或坏,必须一一见报。”

还怕这两个大太监不服,直接让人强行将史志聪与邓保吉拉到中书签军令状,皇帝病未好起来,宫中如果有事发生,宰相不知道,就将他们的头砍了。

两个太监手捧着军令状,很无奈。不但每天向文彦博汇报,连皇宫晚上门能不能关,都要请示文彦博。

但这是无奈之举,两个太监不是服,而是不服,只是被自己逼着强行诚服的,得皇上好起来,若好不起来,自己麻烦就大了。

文彦博怀着一颗忐忑不安的心,带着诸士大夫回去。

初七,文彦博又带着重臣去内东门小殿问赵祯起居。

正在门口,文彦博与史志聪说话,突然赵祯从内宫冲出来,一边跑一边大喊:“皇后与张茂则谋反了。“按照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赵祯这种情况情有可愿。想做一个平庸皇帝很快乐的,拥有天下最高的权利,要什么有什么。但想做一个好皇帝委实不容易。千古明君中罕有高寿的,就是康熙那样强壮的身体,也不过活到六十出头,雍正活活将自己累死了至于乾隆,他只不过*了爷爷父亲的光,算是好皇帝吗?

赵祯一朝,内忧外患,外部西夏之逼,内部灾害连连,想做一个好皇帝何其不易。这份压力外人难以想像的。

本来还有一个张贵妃,国家情况也在变好可是张贵妃一死,女儿失踪,又发生郑朗生死不明的事,大病之下,神志失控终于失常。

但为什么说皇后与张茂则?

曹氏进宫是大臣所逼,赵祯心中实际很不满。王则平的那年,几个侍卫闯宫行刺迅速逃跑,这是赵祯想给侍卫一条活路,不成想曹皇后英勇指挥,其中张茂则响应曹皇后的命令,不顾危险,爬到屋顶,从屋顶跳下获“贼”。最后导致几个“贼”无一活命对此赵祯内疚,因此平时不喜欢这个张茂则。

可他也无过错于是耽在宫中。

但文彦博懂不懂心理学?听在他耳中不对了,他也听闻了一些宫中的事迅速联想到一条线索,赵祯平时不喜张茂则,曹皇后认为赵祯不对的,这是一个很忠心的太监,多袒护之,而赵祯病重,宫中的那位妻子是曹皇宫的亲侄女,现在皇上闯出内宫,向大臣求救,难道宫中-->>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