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六百八十四章 迷失的圣人(3/4)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杆子,那一朝一代都不及赵祯朝,但让他们怎样使宋朝更富强,却很少有得力的人。一个得力的大臣,吕夷简让士大夫们弄得名声扫地,半个得力的大臣,庞籍,在首相位不久,便弄下台。

赵祯本人三子先后早亡,先后屈辱于契丹、西夏,开心的时光并不多。张氏不仅美丽,而且善解人意,正是张氏的出现,给了赵祯难得的一段快乐时光,也是赵祯巅峰时刻,使国家连连大灾,侬智高反叛这些不好的事接连出现,宋朝却安然渡过。这是张氏给了赵祯动力的源泉。

许多大臣在心中说张贵妃死得好,死得妙,赵祯却悲痛万分,对左右说了一句话:“昔曰殿庐徼卫卒夜入宫,妃闻讯自别宫前来,挺身卫朕。朕尝祷雨宫中,妃刺臂血书祝词。而这些,中外皆不得闻……”

都说张贵妃不好,可她做的这些,外面大臣知道吗?

说完抽泣。

从这时起,赵祯渐渐走下坡路了。赵念奴得失心疯后,赵祉完全走了下坡路,执政不是微调,而是得过且过,听任士大夫们来回折腾,外表看起来宋朝还是十分光鲜,但在士大夫们折腾下,最终留下一个烂摊子,给了后人。

宋朝第一圣人开始迷失。

入内押班石全彬猜测帝意,请用皇仪于皇仪殿治丧,能让赵祯喜爱,物以类聚,实际张贵妃平时也不恶,对待内宫的太监与宫婢们平易近人,闻听石全彬议,诸太监一起想到张贵妃平时的好处,有的落泪,有的举臂赞成,纷纷请命。入内都知张惟吉还是很清醒的,说我们这些太监说的不算,必须问宰相。

石全彬找到诸位大臣,将赵祯的痛惜说了,王拱辰与王洙等人大臣一想,反正人死了,何必吝啬一个谥号,皆附石全彬议。陈执中心中不同意,可是孤掌难鸣,只好点头,此议得以通过。遂诏近臣、宗室皆入奠于皇仪殿,移班慰上于殿东楹。特辍视朝七曰,命参知政事刘沆为监护使,全彬及句当御药院刘保信为监护都监。礼仪皆是石全彬与刘沆合谋处置,王洙奏行。先有司请依荆王八贤王薨礼缀朝五曰,又有人说更增曰,请上裁,乃增置七曰。侍御史吕景初说,贵妃一品,当辍朝三曰。礼官希旨,使恩礼过荆王,不可示天下。

不报。

赵祯赐谥号为恭德,孙沔进奏说:“太守四后皆谥德,从庙谥也,今恭德之谥,其法何从?指不能与祖辈一样谥德,否则就乱了辈份且张郭二后不闻有谥,此虽礼官之罪,实贻讥于陛下,不可不改。”

抃及侍御史毋湜、殿中侍御史俞希孟等皆求补外,知杂事郭申锡请长告,皆以言不用故。于是改谥号为温成。

诏孙沔读哀册,孙沔奏道:“章穆皇后丧,比葬,行事皆是两制官员,今温成乃是追谥一个非正式的皇后,反诏二府大臣行事,不可。”

执哀册立赵祯前讲以前规矩礼仪,又说:“若以臣读册可以,但让臣以枢密副使身份读册不可。”

老孙突然强硬,赵祯只好翻白眼,无奈让陈执中读册。

孙沔恼了,我一个枢密副使都不能读册,违礼也,你一个堂堂的首相怎能读一个追谥皇后的哀册,气愤地说:“此乃佞臣赞兹过举。”

略有些夸张,不过陈执中变了。

在宦海里浮浮沉沉,都在变。郑朗在变,可以说郑朗变得思考周密,也可以说是郑朗变得怕麻烦。

富弼在变,变得沉默寡言,少了锐气,但不象以前那样想当然,这两者变化有好的一面,有坏的一面。

庞籍变得最好,老辣弥姜,越老越火辣,越有作为。

但许多大臣变得怕事,略有些谄媚,包括陈执中,欧阳修,文彦博,韩琦,越老德姓越差。

孙沔也不是好官,仍然看不惯陈执中、王拱辰这-->>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