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若如此,当须从我朝府州派出数名官吏进行甄别。”欧阳修答道。让你们甄别,能放回来几个人?这时代,人也是一种资源。

磨了好几天,四位使者让他磨得头昏脑胀,居然同意。

赵祯嘉奖。

但在心中哭笑不得,此人担任知谏院之职,纯是一个闹事者,可做为使者,却是不二人选。果然是量才施用……朝堂和谐了。

郑朗朝争,痛斥欧阳修,随后又给了他一个立功机会,还能说什么?

但在这背后赵祯的平衡之术,也只有天知,地知,赵祯知,郑朗知。关健是经郑朗这一说,朝堂安静下来,再也没有一个大臣提水洛城的事。不敢再提,一提纯是找抽。

郑朗又上一谏,说夏收来临,财政渐渐转危为安,既然屈辱议和,应当休养生民,科配重敛商税之举,应徐徐罢之,是徐徐,不是马上,马上宋朝财政依然很紧张。战争以来,重加的科配悉数罢去,增加的商税徐徐消减。

这就是郑朗的功劳。

提前备粮,迅速平定各地起义,节约大量财政,否则这时,还没有立减科配,徐徐减免商税,无他,财政转不过来。不过这个功劳是隐形的,没有对比,无人察觉。

立准。

这一诏下,国家才到了真正恢复的时光。

而且郑朗也在拭目以待,看他的免税法产生多大的效果。

王安石免税法有许多弊端地方,再加上市易法,使得免税法效果仅限定在减少三四等户负担的作用上,商业价值被市易法冲消。若是没有市易法,这些中产者释放出来,会极大的带动宋朝经济繁荣。

也是隐形的,直接看看不到,最少要过五年以后。

不但免税法,还有裁兵法,同样要过很长时间,现在必须拿出钱来安顿退伍军人,这个退伍费很高昂的,想要看到效果,也最少得五年后。眼下不但没有效果,反而在增加费用开支。

陆续裁,已经将京畿数路兵士裁减完毕,战前禁兵与蕃兵,也就是正规作战兵士的主力,几达九十万,经过大规模裁减后,禁兵与蕃兵数量减少到七十一万不足。

已经与王安石变法后数字相仿佛。

但郑朗还不满足,想要不冗,禁兵数量得控制在六十万到六十五万之间。少他也没有这个胆量,多了便会冗。

眼下禁蕃兵数量依然会成为国家沉重的包袱。

乐观的是厢兵,经过免税法与进一步裁减,缩小到三十五万人不足。等于自开战以来的最高峰,先后裁减二十几万,近三十万兵力。还得要控制,压缩到九十万人,宋朝冗兵的弊端便会真正渐渐消除。

已经算是不错了。

之所以如此顺利,正是因为改良型的保甲法,京畿与河北河东陕西,募得保丁三十几万人,至少让赵祯产生一个错觉,俺的兵力没有减少。

不但赵祯会这样想,一些守旧的大臣也会这样想。

这一法最巧妙的地方便是除税,有的官员想要功绩,想强行征保,那么税务减少,不鼓励征保,保丁数量不足,面子过不去。还会有纠纷,但有了这个微妙的平衡,纠纷不会很大。即便有,也没有人在意,全部在关注着庆历新政呢。

近三十万兵士减少,眼下没有为宋朝财政松压,相反,三十几万保丁,或多或少地为宋朝财政增加了一些负担。

若没有庆历新政带来的种种争吵,宋朝正在逐步恢复中。

就在这时候,发生一件事,一件不是很大的事件,最终震动朝野。

开封城南便是陈留县,陈留县南镇西侧的汴河上有一座土桥。这个土桥当初没设计好,多阻挡航道,于是迁于此地,然也没-->>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