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四百九十五章 推手(上)(2/3)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下从之。”

“朕知道了。”

“陛下,既知道,请下诏书,为示公正,也请陛下派人搜查臣的家。”包拯上前说道。

“西行辛苦……”

“做出臣子,有何辛苦可言?若嫌辛苦,请勿必朝堂为臣。食君之禄,忠君之事,连将士为了陛下,也能在前线浴血奋战,不怕牺牲。他们仅是武将,出身低微,有的人还是罪犯。而朝廷优待士大夫如此,前古未有之,士大夫更当报效朝廷。且真相自臣嘴中说出,以后议论纷纷。陛下若不查处,张王二人隐匿赃物,必然反污微臣。到时陛下难分真假,为了平息议论,必然给天下一个说法,是处执臣,还是处执张王二人?臣迁为监察御史,乃是皇恩浩荡,破格提拨,即便因此而贬之,臣在所不惜,臣担心的是自此天下黑白颠倒,佞臣多图侥幸之事,不可不防也。请陛下下旨。”包拯又上前一步,几乎就凑到赵祯面前。

不是胡来的,说得颇有些道理。

赵祯被这两人逼得无奈,只好说道:“传大理寺、开封府,搜查张子奭、王正伦府邸,可有从西夏贼中所得赃物。”

太监下去传旨。

范仲淹抬起眼睛,说道:“张王二人失职当办,与西夏和议得要迅速解决,新政伊始,天下争议本来很多。国库空虚,北方受灾百姓几达几百万之巨,若是贼寇冒死来犯,我朝必将危矣。”

一劝赵祯,二是点醒欧阳修这个小弟,你别闹了,闹得不好,新政就能坏在你手中。

郑朗说道:“希文,非也,与契丹承平已久,一是有一个盟约,两国修好,天下罢兵,我朝又重贿之。然能不能忽视河北河东二十几万大军?若将这些军队全部北撤,纵然给其百万岁币,契丹会不会不产生觊觎之心?”

“不能。”

“一农夫在冬天田里看到一条冬眠的蛇,以为它冻僵了,小心地揣在怀中,用身体温暖它。蛇被惊醒,用尖利的毒牙咬了农夫一口。于是农夫暴毙。是学识不够,还是仁爱用错了对象?”

“南方有琴师路过沅水畔一封闭河谷,见一村夫长相奇特,于是为其鼓阳春,又为其鼓白雪,以为会有伯牙子期之美,谁知半天后村夫没有反应。琴师奇怪地问,难道我弹得不好吗?村夫却问道,你这个人脑子是不是有病,为什么学大鸟指双手急速奏琴臂膊动弹的模样。为何?”

“我幼年生长在农村,村民说好心对了驴肝肺。自去年年底庞籍首开议和之事以来,已近一年时间。本来你情我愿,一拍即合,初始,西夏人提的条件似乎并不高,唯求朝廷破格还其原来的岁赐钱,再放一部分商榷,少许的青盐,与其李德明时相仿佛即可。争的仅是名份兀祖。然为什么我朝增其岁赐,反而迟久未决,西夏成狮子口?”

贾昌朝问道:“为何?”

郑朗瞟了他一眼,这个老子小看似帮腔,却没有安好心,但也回答了:“道理很简单,一开始我朝未不能象开战之初那样,实现剿灭其国的任务,但屡次交锋,也略有一些大捷。无关大捷,关健数年战争下来,西夏国内困窘,远胜于我朝,我朝爆发了一些乱贼,惊谎失措,要知道西夏此时是什么情况?各部族人心动摇,许多部族若不是元昊派重兵看守,加上正好陕西干旱,不然会纷纷逃向我朝,以求避过沉重的税赋与兵役。比我国更穷,比我国人心更乱。他不想和?为什么拖到现在不和?原因很简单,正是我朝表现太软弱,他反过来想拿捏我朝,想得到更多的好处。仁爱是施之于国内百姓的,而非施于毒蛇。好琴是弹给子期听的,而非是奏予一闭塞的村夫。我朝想息事宁人,可对方不是我们,他会不会这样想?于是越拖越久,最后战不战,和不和,反而会使西北再次爆发战役。希文,请三思。”

“依卿-->>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