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怕这样僵持,看押在这里,还不能真看押了,一千多名义军心中如何做想?他们也不安哪,一天天过去,拖到临界点,准得重新爆炸。
这就是党争的伟大力量!
郑朗只好将狄青调回来,又对韩琦说,狄青带过去的军队交给你指挥了,俺要去一趟京城。
狄青回来,郑朗将张海夫妇喊进大帐,让他们坐下来,刘氏心直嘴快:“郑相公,京城有消息了?”
“就是为此事喊你们夫妇进来商议。现在对你们处置,分成两派,一派人认为彰显陛下圣德,听从我的安排,将你们编入禁军中。”
“谢过郑相公”,张海伏于地上说道。
郑朗才说时候他心中还有些怒火,直到郑朗将他们轰出大营,张海才省悟过来,自己作的孽,想释放回家,谁放心哪?但编入禁军中,用了看押的名义,实际到禁军里,何来的看押。怎么办呢,好铁不做钉,好汉不当兵,但比斩首示众的强。况且以自己的威名,到禁军里,那一个人还敢慢怠自己?
这是一个很妙的处理方法,所以大声喊,郑相公,你将我们编入禁军中吗?然后又大喊我们愿意,我们愿意。回去一商议,一干首领全部认同,没有一个反对的。
“你不用先谢,朝廷有能人哪,他们也看出我的用心,因此他们都不同意,认为需要将你们这些首恶之徒全部严惩不怠。”郑朗没有掩瞒,要不了多少天,真相便会传入他们的耳朵。
“那怎么办?”刘氏紧张地问。
“因此我需要进京一趟,皇帝的意思大约是认可我的做法,有些争议,我回去劝说一番,就能解决。只要你们听我的安排,本官保证你们平安的禁军,将这场弥天大罪无形化解。”
“郑相公,小民愿意听从吩咐。”
“我从这里到京城在路上必须耽搁几天时间,加上诏书下达,一来一去,会有近十天时间。我又不在军营里,时间拖得又久,恐你手下不服,或者产生担忧。这段时间你必须配合狄将军,安抚好你的手下,让他们不得再惹事生非,如若不然,我无论在京城怎么劝说,你们也再无生机了。”
“喏……郑相公,你有几份把握劝说?”
“我的一些事你也听过,你听闻过我做过没把握的事吗?”
“没有。”
“那何需多问?”
说着骑马迅速向京城奔去。
让欧阳修弄得很苦逼,也很恼火。
对新政自己没有表示明确的支持,也没有反对,甚至明知道其中的不便之处,都没有发一言。为什么要找自己的麻烦?
最可笑的是赵祯开始在敲打欧阳修等人这种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做法,居然无一人得知。
这件事看似很好笑,因为是从范仲淹内部开始瓦解的。
实际不然,史上不但针对了滕宗谅,还顺带着牵连张亢进去,可这次张亢因为郑朗力荐,居然处在漩涡之中,双方的人一个人都没有看到。
先是从郑戬开始,他接替范仲淹主持陕西事务,又在范仲淹推荐下,滕宗谅担任庆州知州,实际上领手环庆路,某种意义是升了一个大官。范仲淹与滕宗谅关系很好,也对滕宗谅才华十分相信。这种信任还表达在岳阳楼记里。那时候范仲淹自顾不暇,听闻滕宗谅在岳州修建了岳阳楼,吓了一大跳。若是兴修一个水利,或者办一个学校,花了钱没有人弹劾,但为了玩玩乐乐,居然浪费大笔财政,修建一个若大的岳阳楼,你小子要做什么?于是说他政通人和,百事俱兴,对他政绩肯定赞扬,又堵塞了攻击者之口。这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