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四百六十五章 大计划(七)(3/4)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

这便是改良型的保丁法,它某种意义也带着筹兵姓质,但与王安石保甲法有很大的不同之处,免去所有税务与徭役,训练时间短,有很大的自由度,没有强制连坐法与巡夜法,明确奖励与出值补贴,待遇也更厚,与其是凑兵,不如是也是一种变相的照顾。许多贫苦百姓生活艰难,仅是一项免去所有徭赋,就会吸纳大批贫困百姓加入。

当然,这需要朝廷拨出一笔财政的。

但所有人眼睛都亮起来。

赵祯眼中闪过兴奋的神情。

再怎么补贴,也比养禁兵强啊。况且吸纳的仅是贫困户,就是没有保甲法,国家掏出一些财政出来补贴,不是合乎情理吗?并且百姓不怨,要来就来,要去就去。看似懒散,但本来就是备兵用的,让他们务农才是本职,懒散一点,自由一点,百姓不会埋怨,国家才会安定。这才是仁政之举。

况且刚刚看到禁兵的种种,已经烂透了,还存在什么懒散可言?

韩琦已经激动地站了起来,说道:“陛下,臣认为这是良法,国家仅需付出少量支出,就可以得到几十万备兵,也能协助地方官员缉拿盗贼,以保四方太平。”

章得象担心地说:“恐怕费用不会少,若是吸纳几十万保丁备军,国家便会减少几十万户税务所得。”

赵祯挥手道:“无妨,无妨,郑卿的保甲法本是在贫困户中挑选,即便纳税,又能纳几何,纵然一百万保丁,也不过两三百万贯,这些贫困户少纳税,也是给他们一份生机。”

“万一有富户参与怎么办?”欧阳修迟疑地说。

“可以发下诏书,保丁只限五等户以下。”赵祯继续兴奋地说道:“郑卿,此乃奇思妙想也。”

万一需要兵源,这些保丁就能派上用场,再差些,也比刚才看到禁军中的老弱病残强。

郑朗心中感到好笑,未必会起多大作用,之所以提出来,正是想让赵祯心安,没有这么多保丁凑人数,想要赵祯裁减军队,那怕磨破嘴皮子,也未必会起作用。但真推广了,对捕拿盗贼,拥重四方安宁会产生一起意义。虽然到了下面,官员胡来,就这么一点儿奖励,也会克扣,可宋朝也没有这么多盗贼可剿,总体它的赈济意义大于弊端。

赵祯又说道:“可于京畿附近推广,以观成效。”

“陛下,此言有理,这仅是臣的一个想法,是益是弊,未经检验,先行在京畿处推广,看看实效,再向全国推广。”郑朗说道。其实不是在京畿推广,而是赵祯缺少安全感的一种表现,不管它是保是兵,总有一定战斗力,京畿力量增强,才能调动统管四方,干强枝弱,利于国家安全。

晏殊等人在皱眉沉思,这个新法对他们的刺激很大的,终于贾昌朝又说道:“虽益,但国家财政虚弱,立即推行未免不妥。”

不管它是什么姓质,花的钱少,总得要花钱,首先配备弓箭、刀枪棍棒就得一笔财帛,一把弓价七八文钱,一只箭矢五十文钱,一把提刀二贯多钱,这是简单的配置。若是军队配置费用更高,一副全甲四十多贯钱,一个应鼓五贯多钱,一个行兵帐蓬五十多贯,所以一场战役打下来,乱箭似雨,杀伤力有了,可不知道多少钱飞了出去。也因此不管敌我那一方,只要控制了战场,战后全部派人打扫战场,那怕是牺牲的战友,也要将盔甲从死人身上扒下来。这都是钱帛!

不知道最终会得到多少保丁,一百万那是不可能的,这种自由度很高的保甲法,休想得到一百万,五十万就算推广得当。但就是五十万,费用不会少,税务最少减少一百万贯以上,捉贼战争那不能算,调动正规军队用费更高。但再给其武器,还有一些亏损也不能指望这些保丁用他们贫寒的收入倒贴,最少又有三贯钱的支出。还有,派出兵-->>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