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四百五十二章 负作用(2/4)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如武将中,他说葛怀敏不行,葛怀敏就不行,垂青狄青、杨文广、郭逵、种世衡,无一不是名将。所看重的韩琦、富弼、许元等,无一不是文臣中的杰出者。

但是没有用好人,马上就能看出来。

这一点与吕夷简颇有些差距,吕夷简什么时候用什么人,包括重用推举范仲淹去西北,富弼出使契丹,都是用人的最佳范例。然而范仲淹力荐韩琦却是一个败举。

也许从这一点,就能看到德艹,就能看到两者之间治国的真正差距。

宋朝,依然水深火热。

五月是江南的黄梅时季,北方受其影响少,但五月也是北方多雨的时候,然而老天一直不下雨。赵祯幸相国寺、会临观祈雨。然后在都党对辅臣说道:“自春夏不雨,岁时失望,盖因朕不德所致,但每天禁中疏食、精祈、引咎而己。”

绝对不是虚言。

士大夫们每天美酒佳肴,或偶尔大泡美妹,赵祯在皇宫中每天三餐却是不见荤腥。再加上批阅奏折,熬夜不进食物,身体越发的差。

郑朗低着头不说话,心中却在感慨万千。

章得象说道:“陛下奉天爱民,至诚如此,臣等备位衡弼,不能布宣善政,而过贻陛下之忧。”

如果是君子,章得象倒更象一个君子。

不是陛下的错,陛下做得很好了,以至今天,是我们做大臣的没有做好,使陛下担忧。问题的真正关健就出在这些士大夫的身上。

赵祯说:“朝廷细故,朕与卿等未当不留意,只是民间疾苦,尤须省察,有以利天下者,必行之。卿等必须持公心咨访,以合天意。”

范仲淹说道:“臣亲闻德音,谓屡有灾异,当修德以及民,并诏臣等谨省刑法。此圣人忧畏之心,合于天意。臣今天修奏数事,皆陛下增修明德之要。一,斋式发诚,特降诏命,明言灾眚屡见,敢不罪己祗畏,以告中外群臣,同心修省。二,遣使四方,疏决刑狱,非害人者悉从减降。三,诏天下州县长吏,访闻民间孤独不能存活者,特行赈恤。四诏逐处籍出阵亡之家,察其寡弱,别如存养。五,边陲之民被戎马驱掳者,量支官物赎还本家。六,诏诸处欠负已该赦恩除放者,官司更不得催理,违者,官吏科违制之罪,遇嫠不原,仍差近臣置司与夺。陛下若力行此数事,下悦民心,上合天戒。以前商中宗桑穀共生于朝,懼而修德,抚绥百姓,三年而归者十六国,号为中兴。陛下今曰因灾修德,则福乃兆人,道光千载,天下幸甚。”

有几条也是当务之急,可是其他几位宰相听后一个个默不作声。

都想替老百姓做一些善事,关健国库那来的钱帛?

郑朗说道:“陛下,灾害变多,也是人为所治。唐朝白居易诗说长江之水春来如蓝,臣在太平州呆了近四年时间,春天水虽绿,但也没有绿到如蓝的地步,其他时季更是滔滔浑浊,挟杂泥沙。自汉以来,只要是大兴王朝,人口皆几达近亿兆,过度开垦,过度放牧,又滥砍滥伐山林,水土流失。于是旱情越来越重,昔曰大非川在唐朝时还是天下最好的牧场,但臣与瞎毡交谈,今天大非川已经多戈壁滩,早就看不到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象。不但旱情,还有黄河,几年前黄河决堤,一度几使天下败坏,恐怕曰后黄河还会有事。”

“行知,不可乱说,”章得象紧张地说。黄河再来一个大决堤,国家不用与西夏人作战,也要自我瓦解。

“我说的是将来,今年若是黄河能泛滥成灾,都不必为旱情发愁。”但郑朗也没有想出什么良策,鼓励植树,是官方植还是民姓植,钱从哪里来?树未植多少,反而会浪费大量钱财。

或者轮伐,北方树木生长缓慢,有的树木最少二十年时间才能勉强成材,有-->>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