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

不是不改,而是茶政风波将他吓着了,仅是茶法,若是冗兵冗官冗政的改革,又会产生什么样的风波?所以改革,但更是那种见于无形的碎步式改革。

可是后来,与君子党交战,他更没有精力,也更没胆量进大刀阔斧的改革。

不能说吕夷简小心过了头,就是自己推出那种改良式的免役法,已经出现一些不好的兆头,自己正在苦思良策解决。但是朝堂上权利更替之时,还没有人注意。

这已经是很温和,考虑很全面的一次小幅度的改革,自己还站在历史的高度着想的,居然都出现了问题,况且身在局中……想到这里,又看着龙椅上的赵祯。

应当来说,能清楚地看透吕夷简,恐怕赵祯才是第一人。而自己呢,想到这里,他觉得很羞愧。也是郑朗第一次对赵祯智慧做了评价。为什么史书说他什么都不会做,只会做皇帝。仅是眼界,范仲淹就差了好远好远……几个言臣在絮叨,郑朗忍不住站出来说道:“陛下,吕夷简已经老了,又抱病在身,让他休息吧。”

富弼与蔡襄等人莫明其妙,似乎郑朗在替自己说话,可听起来总那么不对。

这句话恐怕只有赵祯才能明白含义。

不是替蔡襄帮腔,而是说吕夷简又老又病,为什么还不能放过他呢!

就算吕夷简千般的不对,可没功劳,也有苦劳吧。一个快进棺材的人,也要如此打压,君子的雍容大度到什么地方去了。若是君子都是这个德姓,能让孔夫子活活气死!

赵祯面无表情地说:“就依诸卿之意,朕准吕卿奏。”

再次大获全胜,大家散朝,走出来蔡襄说道:“还要谢过行知。”

郑朗同样面无表情,冰冷地说道:“所谓的诸君子当中,我敬重三人,范仲淹,原因不用多说,德艹天下无双,彦国兄,私心很少。还有你,因为你姓格最为平和雅淡,不象其他的君子戾气浓厚,并且你的书法也很好。但如果以后你还继续呈这些完全颠倒黑白,胡说八道的奏折,君谟,不要怪我以后与你绝交。”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