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这些器具,王吉狐疑地问:“这是什么?”
郑朗说道:“你看。”
从后面麻包里拿出一把东西,放在某一件器具上,轻轻拉动,王吉正好站在下风,立即将眼睛捂上。郑朗说道:“这一战不仅我们要大败元昊,还要教他这个徒弟,让他学会有意识地利用风。”无论建宁寨与定川寨或者九曲一战,风起了主要作用,但是不管那一方,都是无意识地利用。包括元昊在九曲一战。
这一战不成功则罢,一成功会将西夏人打得很惨的。要给他们一线生机,才不会向契丹人屈服。
整个是超级高难度任务。
韩琦不听则罢,一听也皱眉不止。果然是脑袋好使唤,换其他人,若是这样去挖空脑袋想心思,准得活活累死。有时候他也在想郑朗的前后布置,不想还好,一想头觉得很大。
是bug的存在,但也是历史知识的价值。九曲一战过后,再想与西夏人交战,郑朗恐怕很难找到任何借鉴的历史知识。但这正是他所期盼的。
此时,就看到王吉的军事天赋,拼命的揉了一会眼睛后,兴奋地扑过来,将郑朗的手抓住直摇,说道:“郑相公,我是服了你,以后收我做徒弟吧。”
“去,别胡闹,”赵珣将他一把推开。
是什么人都能做郑朗的学生?特别是此时武将地位低下,狄青都不敢开这个口,你怎么好意思说的。
但不大好说,郑朗在渭州收那个时家的,还让人家小娘子敲诈书法,才肯同意。天下之大,无奇不有。郑朗自己也不戒意,说道:“只是一些格物学的知识,军事天赋我不在你之上。之所以侥幸到现在没有出错,是与你们商议后,群策群力的结果。”
他说的是本心话,自己利用的只是历史知识,以及提出一些设想,具体执行计划,皆是与诸位将领细细协商后才拍板决定的,包括老种、狄青、张岊、赵珣、王吉,甚至张方平的建议也听从一些。
但没有人这样想。
认为他是故作谦虚才说的话。
谦虚是美德嘛,也没有人在意。
几人就站在仓库前商议妥当,开始征兵调将。
不是很远,西夏人为了监视寨内动静,还在河对岸搭建了高大的塔楼,曰夜观注。弄得寨子里面分发物资与食用水,都要在夜晚,借助夜色悄悄进行。
寨内调兵遣将,西夏人早就得知。
元昊与诸臣拍手相击,宋军终于忍不住了,要强行突围。
宋军在调兵遣将,元昊也在调兵遣将。没有小视宋军,在三川口、好水川与府麟路,见识了宋军的强悍勇敢。也说宋朝运气真的很好,若不是史上契丹人出兵,自从定川寨一战后,元昊看轻宋军,又不知道会发起怎样的进攻。
北风吹扬,是西北风,也是冬天西北最常见的风向。
宋军将东南两寨门打开,几万宋军鱼贯出来。
只是后面还有一些古怪的器具,下面是一个风箱,风箱在中国出现得比较早,西夏人也有,铸铁提高炉温时,必须用到它。
主要是在上面。风箱的出口处是一个皮囊,下面是一个四个小滑轮的小车子,风箱便平放在上面,后面是一个很高的木架,皮囊吊在木架上,然后是一个大漏斗状管子,屹立在木架的顶处。下面还有一个大漏斗。一共推出来近百个这样古怪的器具。
元昊与宋军屡次交手,最难缠的便是彭阳城,吃足了苦头。因此看着他心中很狐疑,不知道它是干什么用的。就在他猜想之时,宋军一步步地逼近浮桥。
元昊不顾它是干什么用,说道:“列箭准备。”
就在这时,郑朗吹响号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