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元昊将主意打到这个群体上,派了斥候秘密联系,再次将他策反。吴昊潜入泾原路,找的第一个人便是他。
看到吴昊,出忽嵬名伟意料,张大嘴巴。
“你不要惊讶,陛下对你们十分看重,所以才派我来的。”吴昊从容说道。
两人在一处偏静的山坡上会面的,秋风一吹,吴昊的脸被吹得铁青,也看不出他的心情。实际这小子心中十分懊丧,此行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否则让宋人捉住,会将自己皮剥掉的。
“陛下……”
“你能鼓动多少人?”
“吴尚书,不多······”嵬名伟摇头,又将情况禀报一遍。
按照郑朗掳获与迁移的人数,能鼓动的人会有很多。两万多名战俘,未必个个人愿意冒险反叛宋朝,大闹泾原路后方,但有一部分是西夏的死士,还有大部分他们家人在西夏境内,思念家人,如果鼓动得好,正好元昊大军就在北方策应,两万多将士会有大部分人趁早机揭竿起事。
郑朗为了表示他的优待,还让他们保持原来一些生活习惯,比如游牧狩猎,发放了一些原始的武器,比如民间制的弓箭。也是不得不为之,若不是这样,这些人没有自保本钱,会被本地虎视眈眈的原住民生吞活咽。
还有镇戎寨与西夏境内掳来的百姓,最少有一半人依然思念西夏。那么可以组织三万多军队。若是依照党项人的生活习惯,女子同样可以入军参战,人数还会更多。
实际没有那么乐观。
郑朗的民族政策起了效果,一部分人开始死心塌地计划在宋朝永久生活。
西夏本身情况很糟糕,又让许多百姓失望。
最后便是打散,太分散了,有的都在关中内陆,即便他们对西夏忠心耿耿,鞭长莫及,敢从三白渠举兵起义,不远数百里,奔到泾原路来吗?不知道能鼓动多少人,但嵬名伟小心地试探,在他手中仅能鼓动一千余人。其他的人交谈一番,看到他们对西夏没有什么想法,怕暴露,嵬名伟主动绕过这个话题不说了。
“一千多人,也不错了,”吴昊开心地说。
看着远处的群山丘壑,吴昊心中盘算一下,又说道:“分成两步计划,第一步我会南下,联络其他人。假如皆象你这里·我们大夏最少能在泾原路后方鼓动四五千人。此时泾原路后方兵力空虚,有四五千人足矣。举事之时,你们率部击杀那些原来的族人,使原住民仇恨你们。如果是宋人·那是最好不过,为你们所逼,会有更多迁移过来的大夏百姓加入。”
“好计策。”
“不算什么好计策,在中国历史上类似的谋略很多。但宋朝是中国么?只有唐朝才是中国。”
这是一个地道的汉奸。
西夏人也说俺认的是唐朝,不是宋朝。是唐朝给俺的恩惠,与宋朝无关。不然怎么办?难道让宋人指着他们鼻梁骂,说他们是忘恩负义之辈?
吴昊出此歹毒之计,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嘴角挂起自信的笑容·又说道:“第二步计划,利用宋人相信你,用采购讨要过冬衣服为名,派几十人渭州城,最好再派一些人潜入渭州城中。然后伺机击杀渭州大小官员,最好能劫持郑朗的家眷。某听说他痛爱他的妻妾与女儿,将她们劫持,此人方寸大乱。此战我大夏必胜矣。那么泾原路会一举为我大夏所得·你到时候也会立下首功,荣归兴庆府。”
“好计策。”嵬名伟听后眼睛亮了起来。
“至于其他的,以后我再吩咐你·你先将这两件事,特别是最后一件事办好。从现在着手吧。”
“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