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朗在泾原路民族政策做得很好,许多蕃人怀恩。但到了京城,没有想到大宋的皇帝居然同样和蔼可亲。这些蕃子一个个感谢零涕。
“你们起来吧。”郑朗说道。
不能小看赵祯这个举动,利用得当,当抵一万雄兵。
然而上面做得再好,下面执行不力,最终等于零。史上葛怀敏不但战略失误,也没有利用好这些勇猛过人的蕃子。又说道:“各位,你们先回去。”
“喏。”一个个起来,挺直腰杆。
皆做梦没有想到亲自见到宋朝皇帝,也想回去吹嘘一番。
看着他们跃跃欲试,郑朗嘴角露出微笑。
三人再次逐一勘查。
第二天种世衡的信报送到。
对此事郑朗与范仲淹皆很慎重。
野利兄弟智勇双全,宋朝与西夏几次战争,两人全部参与其谋划指挥。不但老种,宋朝其他边臣也多次想除去此二人,或者离间他们与元昊的关系。包括庞籍在内。
庞籍两次命令守将刘拯手书野利兄弟,说令方持灵夏兵,倘内附,当以西平王茅土分册之。通过党项族的破丑氏将信转达给野利旺荣。
若是郑朗不来泾原路,王沿与葛怀敏也打过野利兄弟主意,派人送信与金银珠宝给野利遇乞。没有庞籍做得好,直接让渭州十将张遂与百姓范仁美亲自前去,结果被野利遇乞扣押,发配到摊粮城,契丹征元昊时,又将张遂俘虏到了契丹。
同样是局中的误导。
西夏重臣当中,两个汉奸张元吴昊是坚决的主战派,西夏本族当中当以野利兄弟同样是坚定的对宋主战派,怎么可能会投降宋朝呢?
只能象老种那样,利再反间计假元昊之手杀之!
这也是庞籍抹杀老种功劳原因之一,自己没有做好,却让自己一个部下得逞,脸面往哪里搁。
现在改变之。
为了这个反间计成功,范仲淹、老种与郑朗三人联手在操作。
得到书信,范仲淹与郑朗对视一眼,对叶清臣说道:“我们要回去。”
三白渠他们只能提供参考意见,非是他们正职,两路的边事与军事才是他们真正职责所在。
范仲淹亲自来到环州,见到李文贵,同样握手言欢,说道:“我已经写了奏折上报朝廷。你回去对你们家大王禀报,我们大宋正等候他的佳音。一旦他与天都大王共攘义旗,铲除昊贼,我将会泾原路郑行知同时发兵助之为西平王也。一举平定西北!”
李文贵听得冷汗嗖嗖,一旦两个野利同时举兵谋反,宋朝两路十几尊军队再做一个配合,西夏马上就要灭亡啊。
点头说道:“是,是,我这就回去禀报。”
范仲淹与老种郑重地将李文贵送到边境,再三叮嘱,依依不舍让他离开。
看着他走了,两人相视一笑。
证恨老种反间计有子效果。
若不是如此,范仲淹也不会坐视老种胡闹。
老种打出第二张牌,苏吃囊。这人与山遇惟亮的孙子十分相似,是西夏人,其父还是西夏的官员,十分得野利遇乞赏识。但苏吃囊自己却留恋宋朝,逃到环州投奔老种。
老种将苏吃囊喊来,赐其官职、锦袍与真金带,与范仲淹同时担保若事成,会向京城上奏表其功劳。让他去做一件事,元昊曾经赏给野利遇乞一把宝刀,野利遇乞对这把宝刀十分喜爱。在石门川前老种与郑朗还亲自看到野利遇乞腰中佩着这把宝刀。
什么样子,刀未出鞘,没有看到,但每次看到他时都佩戴着。打的正是这把刀的主意,让苏吃囊返回天都山,利用他父亲的关系,将这把宝刀偷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