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三百九十八章 大戏·联手(2/5)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件新袄子,不是棉袄,而是那种塞了少许木棉的薄袄衣,说道:“虽是初夏,塞外苦寒,依然很冷,我替你亲自缝了一件新袄衣,你穿上它吧。”

送信的刺探也证实是老种亲自动手缝补的。

光信感谢零涕,一直穿在身上舍不得脱下。袄子新,面料好,元昊看着看着,说道:“将他的袄子扒下来,撕碎查看。”

士兵过来不管三七二十一,将他新袄子脱下来,用剪刀剪开,又看到一封密信。内云前承书有归投之意,寻闻朝廷。又云,只候信回得报,当如期举兵入界,惟尽一厢人马为内应,倘获元昊,朝廷当以靖难军节度使西平王奉赏。

直接送到野利旺荣手中,元昊或者不会相信,但放在袄子里,元昊心中终于产生怀疑。越神秘,元昊疑心越重。忽然没由来打一个冷颤。

凭借宋军,想捉他,那是一个笑话。

若是野利兄弟反目,暴起以难M真不堪设想。况且有一个西平王,代自己为西夏之主,也值得野利兄弟出手了。

然后将张元喊来,询问去年石门川战况。

去年石门川郑朗有数次机会击毙或者活捉野利遇乞,当大爆炸发生之时,若不是郑朗在城墙上与野利遇乞东拉西扯,野利遇乞多半被活活炸死。后来宋军多次追击上来,始终有意无意地对野利遇乞网开一面。

张元当时只想逃命,元昊既然问,他仔细回想,越想越是其中不对劲。想一想击毙野利遇乞将会有多大功劳,为什么郑朗数次放过野利遇乞,连带着自己也幸运逃出生天。

他怀疑,元昊也怀疑。先将光信押入地牢,但不许野利旺荣回治所。

再派李文贵带着野利旺荣的复函回报种世衡,对种世衡说,你信中意思我不是很明白,如果想通和,请赐明言。有什么请说明清楚,不要这么舍含糊糊的。

种世衡大喜,设宴盛情款待。

如今他是环州知州,比原来在青涧城有更大的自主权利,这一顿宴席奢侈到了极点。然后拉着李文贵的手说:“野利大王终于肯来明确归顺朝廷,我心欢喜之极。朝廷闻野利欲归,陛下也激动万分一直静等大王佳音。”

用了一个欲,更使李文贵相信了。

看来野利兄弟是有了打算反叛陛下的念头,表面不露声色,也与种世衡把酒言欢。种世衡又说道:“一旦大王归最低是一方节督,我官职小,不敢作主啊。贵使且留几日,我立即派人禀报范观察使。”

要命的话!

种世衡都不敢接待了。

一系列复杂的计划开始。

郑朗对范仲淹说,在京城也说,是让大家去反思。

个体的力量始终是有限的,大家去思考,再去尝试形成一股洪流然后轻轻地推动一下就能对宋朝弊端进行改良了。

逆流而上,固然勇敢悲观,记好了,是悲壮,另一个意思便是失败。如王安石!

郑朗不屑为之。

第二天三人来到三白渠,应当是四人,郑朗将女儿也带着,从这里也能看出郑朗与范仲淹的区别。郑朗是春风宜人不急的时候,对任何人态度都平易近人,让人感到和暖亲近包括子女。虽只是女儿,但也痛爱,没有溺爱,做错了,会批评的,委婉的教导哪里错了。

范仲淹不同,对任何人不假颜色,包括子女,几个儿子在他带领下,都过着苦行僧般的生活。

很难说那一方做得对或是做得错,是两种极致的表现。

新渠工程浩大,自云阳仲山脚下开始,折向泾阳,从县城北面再折向东北,从三原城南经粟邑镇,到赤水镇入渭水。沿途不但汇聚老三渠,还会合了姿水的支流治谷河、清谷水、沮水与漆水等等。覆盖醴泉-->>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