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胜过唐朝,至于新渠经过的一些山石之地,也有了火药提供更便利。只要经费充足,不是难题。

一旦修成以后,可以做一个样板,整个陕西除也泾水流域外,原来关中水利一直由泾水为水源的引泾渠系,以渭水为水源的引渭渠系,以北洛水为水源的引洛渠系组成。

这是西汉三大渠系。

恢复不了西汉的盛世时光,但可以恢复一部分。

一旦三大渠系形成,陕西用粮再也不愁供给。

但郑朗心中很疑虑。

根源不在渠系上,而在水土的破坏,破坏最厉害的便是游牧,耕种同样也有破坏。这个恶化不仅是陕西本身,包括青海、甘肃吐蕃境内,西夏境内,全部在水土恶化,反过来影响着陕西,甚至黄河中下游地区。

植树造林依然是治标,不能治本。

多年以前郑朗就与赵祯谈过这件事,但不知道怎么解决。

无奈,再次说了植林的重要姓。

天色渐晚,大团大团的雨霭腾了起来,远处的青山笼上一层云气,飘飘袅袅的象是仙境一般。

三人将大方向说好,具体的细节,还要明天去实地观察。

叶清臣态度很认真的。

这也让郑朗欣赏。

说完正事,才说他事,范仲淹狐疑地问道:“行知,你还打算裁兵?”

“是啊。”郑朗答道。石门川两战,泾原路牺牲许多将士,然而郑朗宗旨不变,继续裁兵。先后调出七千多兵士兵来到三白渠修渠,裁掉的正是这批军队。

“泾原路防御的兵力够否?”范仲淹很担心。

两次裁军,再加上前一次的裁军,与牺牲的将士,泾原路将会减员一万八千余人。

总体战斗力没有下降,留下皆是能打能杀的精兵,并且有两万五千名骑兵加入,战斗力未降反升。

但这个战斗力是指战斗时的战斗力,不是指防御的战斗力。那些骑兵用在防御上,与步兵姓质差不多。

“希文兄,你不用担心,”郑朗将他的计划说出来。无论是范仲淹或者是叶清臣,德艹不用担心,不会担心他们提前泄露。

“区域联防?”范仲淹呆了一呆。

“是从唐朝闭塞道路防止百姓流动的政策延伸出来的。希文兄,如果我没有猜错,元昊还有一战,在这之前,希文兄于环庆路也不要用此策,以免打草惊蛇。”

“葛怀敏……”

“希文兄,你猜得不错,他是我刻意留在泾原路一个缺。无奈,我不敢冒然进攻西夏,只能用一些办法,将西夏军队引到泾原路来交战。”

“又要牺牲许多将士……”范仲淹叹息一声。

“希文兄,西夏不灭,以后死的将士不仅是眼下,还不知道得死多少将士,多少人家妻离子散。当初我从石门川返回,妻子女儿出城迎接,我心中也在感慨,我活着回来,一家团圆,欢天喜地,那些牺牲将士的家属呢?虽痛,不得不为之。”

范仲淹劝韩琦,有他的道理,无论元昊有没有称帝,也是实际上的读力,这是改变不了的事实。

只要做好防御手段,阻止他进攻,管他称不称帝,那么减少战争,会死许多人。这是消极防御的代表思想。开边做什么?边境各地区贫困,朝廷得之无益,开的边越大,支出越多,防御范围增加,屯军也会越多。

但是不是如此?

西夏是没有消灭,只要消灭了,没有庞大的势力,朝廷需要在陕西驻扎那么多士兵么?

也许蕃部时有动乱,但仅有坏处?得到西北,有牧场,有牧场便有战马,热兵器时代没有到来之前,冷兵器时代,骑兵还是最锋利的军-->>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