叹了一口气,不要说石弹,带着火药包恐怕威力也是有限。
但两轮对拼后,野利遇乞不得不下令再次撤退。
实际他对如何攻城,心中没有底,反正感觉好的,都带了一批过来,试验看那一种效果更好。于是又出了一招,士兵们推着车子,车子上捆着撞木,这就是西夏的原始撞车,郑朗看了目不忍睹。不知道后来西夏人攻城器械发展到什么地步,现在真的不能看。
在京城他刻意看了一下宋朝的武器,包括一些攻城器械,比如攻城车,木屋形,装四轮或六轮,外蒙牛皮或羊皮,最外面一个挡板,里面有环梯,最上一层有木桥,士兵将攻城车推到城墙边,将木桥放下,直接就可以从木桥走到敌人城头上。
似乎很有威力,实际不然,最怕火攻,就是推十几个攻城车接近敌人城墙,也占领不了城头。除非几百个攻城车一起推到敌人城墙边,一窝蜂从攻城车上走出几千人同时敌人城头。
那是不可能的,造价太贵,携带不便。
还有撞车,与此时的西夏人一样,有一个巨大的木桩,但桩头上以铁叶裹首,使其更锋利,在上面还有一个屋顶式保护盖,覆盖湿润的兽皮防止火焰燃烧。同时顶上还系有吊环,士兵到了城墙边利用吊环晃动的巨大摆力,操作铁尖撞木撞向敌人的城墙。
这才是真正的撞车,还是不能高估它的威力,防卫者可以从上方掷大石,烧滚的油,没有油可以用水烧开往下淋,或用燃烧的油脂掷到撞车上焚烧,进行破坏。
宋朝有,但不多,是建国之初从唐朝武器演化而来,后来苟且偷安,用这些攻城器械攻谁去?攻幽云十六州?
别要将吕夷简吓死。
再说云梯,可不是百姓用的梯子,也不是西夏那种梯子,有的重达一千多斤。下面有四轮,大者有六轮,配备有防盾,绞车,抓钩,还有滑轮,也就是一对……轳,登城时可以沿着城墙壁面上下滑动,中间还有转车可以朕接折叠。宋朝除了这种大型云梯外,还有飞梯、竹飞梯,蹑头梯等。
但用过吗?
似乎后来五路大军伐西夏时,往往一个小型的城池都攻不下来,这些威力无比的攻城器械哪里去了?
不知道。
思绪收回来,看着下面,即便是这种撞车,也不能让它真撞,自己这个寨子墙壁可不能当真,几下就能撞塌。
越来越近,眼看只有十几步,有的西夏士兵不顾城头上箭雨弩林,开始起势奔跑,以便撞车发挥更大的力量,撞向寨墙。郑朗下了命令。
城头上伸出一些小管子,后面是一个铁壶,铁壶上面有一个大软木塞,先揭开铁壶,将滚油装进去,两人挤压软木塞,滚油便从铁壶口竹管子发射出去。原理类似高压水枪,没有高压水枪威力大,但站在城头处,能射出四五十米远。依然属于一种粗重的器械,是郑朗发明的。
滚油经过一倒一射,稍有些凉,也有几百摄氏度的高温,惨叫声再次传出。然而没有结束,接着城头上宋军射出火箭,经过滚油一喷,撞木与小木车子,以及敌人皮袍上皆粘有厚厚的滚油,轰,火焰便腾了起来。
西夏士兵不撞城了,连城头上射下来的箭羽也不顾,痛得在地上打滚。
还有一个办法,起土山,石川塞并不高大,起五六座小土山对射,城墙的效果会立即大打折扣。关健现在深冬,泥土酥硬,想起五六座压倒城墙的土山,没有十几天休想办到。野利遇乞能等十几天么?
这次进攻未果,打击了西夏的士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