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第三百四十五章 在路上(一)(2/4)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和,德操十分好,所以才破格对他提拨。

刑部侍郎杜衍、右谏议大夫郑戬并为枢密副使。东府变成了章得象、吕夷简、宋庠、晁宗悫、李若谷。其中除了晁宗悫名气稍差外,其余的人皆是星光璀璨。

看着晏殊,又看了看王贻永与郑戬、杜衍,郑朗心中想到,星星真多啊。

这四个宰相也在看郑朗。

知道他在京城呆的时间不长,然而心中皆感到古怪。

岁数太小了。

不过郑朗与这几位大佬都十分熟悉,包括东府的人,章得象、吕夷简、宋庠、李若谷、晏殊、杜衍,相互之间都打过交道。

郑朗唱了一个肥诺,说:“诸位相公,我初来乍到,东府事务不熟悉,又年青,如果做得不好,各位包涵则个,权当自家的侄子犯了一个小错误。”几个大佬哭笑不得。

自家的侄子也比你大。

“坐吧,”晏殊说。

“坐就不用了,晏相公,请麻烦让书吏将这段时间前线的奏陈拿给我。”

晏殊努了一下嘴。

几名书吏拿来奏陈。

郑朗一一翻看,史书只记载了重要的事件,有的事件多次篡改后,也不是真相。邸报同样只传达大的事件,有的事因为关系到国家秘密,也没有公开泄露。

郑朗一一翻看,看得不快,在脑海里做一些想像。

做为东府的相公,不但要看奏陈,还要批阅这些奏陈。

郑朗没有批,专心的看了一天,又跑到三使司,找到叶清臣,说道:“叶亚相,朝廷国库还有多少积余,能否给我看一看。”

不算越权,他只是看,不是处理,不知道国家财政有多少,怎么安排军事?

叶清臣笑了一笑,对郑朗他很有好感,不结交,不结党,作风正派,在杭州时,对自己也十分尊重。于是立即派人拿来国库的账册。

郑朗一边看一边用算盘计算,扭头说道:“叶亚相,我不是前来查你的账,是心中盘算一下,能抽出多少钱帛支持前方战事。”

“你算吧,”叶清臣再次笑着说。

一是他心中没有鬼,二是相信。

算盘渐渐普及,包括郑朗的算盘口决,甚至编入太学的教材。

但还有一些老吏们不喜,继续用筹计算账目。

郑朗也没有过问,那怕用手指头算账,管他什么事?先进的早迟会将落后的事物淘汰,这是自然法则,也是人类法则。

“钱用得真快……郑朗用了大半天时间看过后,苦笑道。

去年一年风调雨顺,自己迫于战争之逼,放开二十契股,这些契股不会立即收效,但在未来,最少能为股户提供两亿缗钱直接收入,间接收入更是无法估计。然而只拍卖了一千几百万缗钱,加上几万顷的耕地,卖得太便宜。

仅是自己就为朝廷筹得近两千万缗钱的财富。可是国库依然空荡荡的,如果没有额外的巨大财富支持,今年朝廷必须要对百姓加税,不然财政渡不过今年的难关。

而其中很大的一部分,就是用在前线增兵、军械支出以及战死的烈士抚恤身上。

大约用算盘估计一下,仅西北最少用去近三千万缗钱的开支。

“郑相公,你有没有什么良策?”叶清臣问。

他也在发愁呢。

“我那有那么大本事?”

“既然荷叶能渡人,应当有办法的。”

“那是假的,下面有竹条扎的气囊,为了防止它浮起来,用绳子捆于舟舷边上。我踩上去时,刻意摘了一片大荷叶,将叶柄嵌入正中的洼处,士兵在船上解开绳子,所以我人才不会在湖面下沉-->>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