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情况来做什么?
有本事点缀出几朵花,放在这个百花齐放的杭州,也展现不出来风采。
想不明白,翻看着手中的图纸。
钱塘江最怕的就是六到九月,风暴多,潮水大,最容易出事的季节,然而工程一直未修好,只好马不停蹄,将一些关健的地方先抢修起来,以准备应付将要到来的汛期。
忽然门房走进来,禀报道:“阿郎,门外有两少年求见,说他们是即将赴任新知州郑郎的学生。”
说着递上来两份拜帖。
张夏有些不解,据他所知,郑朗没有动身,为什么让两个学生先来?
看着拜帖上两行秀丽的小字,苦笑一下道:“让他们进来。”
不但这两个学生张夏不得不看重,随后来的一系列官员,他都不敢小视。杭州城以后有的热闹。
一会儿王安石与严荣被带了进来。
对这两子张夏很慎重。
郑朗所写的那本书,几个学生先后参与,也能看到轻重,发言最多的似乎就是这个王安石,其次是司马光,两子扬名已久,不知道xìng格有没有变得沉稳起来,但在郑朗六个学生当中,唯有这两子出息最大。
严荣也不是打酱油,从京城得到的消息,说是副相陈执中有一幼女,不知道怎么的,在京城里就与严家订了亲事。
这让张夏很汗颜。
女婿以后越来越难捉了。还没有科考,就要去捉······
但内情比他想的还要复杂,陈执中此女是乃是小妾所生,地位要低些。不过陈执中升为副相后,水涨船高,就是小妾之女,也是宰相家的小娘子。放榜后,考虑了一下。
一些看得上的少年,未必能看上他这个庶出之女儿,能看上他女儿的,他未必又能看得中庸后,将眼光盯在郑朗几个学生身上·范仲淹那两个儿子,不敢想,二子又小更不能考虑。王安石家人在南方。于是盯着严家,派人委婉地与严家说了一声。严家有什么本事说不同意?
最惨的是严荣多了一个小媳fù·他自己还不知。正好郑朗将他与王安石放出去后,严家才送来信。
两人走进来,恭敬地行了一礼,唱一个肥喏:“见过张转运使。”
以后这人就是郑朗的半个上司,他的治衙同样也在杭州城内。
中间轻重得要知道。
“你们坐,来人,给两郎君沏茶。”
下人端上来两杯茶。
张夏问道“你们前来有何事务?”
“张转运使·我们前来是奉郑大夫之命,到处看一看。”
让张夏听得很郁闷。
但英雄不在年高,人家虽小,可确实有看的资格,比如郑朗外放太平州才多大一点?
“那为何来我家?”
“这是郑大夫给你的一封信。”王安石说道。
“哦,拿来,”张夏道。
王安石从怀中递出一封信。
就是郑朗更科学的治塘堤方法,鱼鳞塘。
钱氏竹笼法是比较先进·但也有不好的地方。现在没有铁丝,捆扎竹笼时,只能用麻绳甚至草绳捆扎。
然后将石头放于其中·打下木排进一步防固。
可是海潮每时每刻都在冲击江堤,抛去风暴不提,每到月圆之时,钱塘江立即换成一个狼人,又凶又狠的一次又一次袭击坝堤。
如若久不治,或者治理松懈,石头缝隙里填塞的泥灰与泥土被摇动冲走,石头也接着晃动,造成捆扎竹笼的绳子松弛腐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