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这几年来,他也一直在看,看它的变化。
可有一件事始终想不明白·为什么郑朗说能使杭州收入增加五六倍。
多么神奇啊。
带着这样的心思离开。
王安石同样不解地问:“先生,为什么要说出来?”
这不符合郑朗一惯做法,即便用这个承诺,换取朝廷为以后郑朗种种改革的默认与支持,这是必然的,五到六倍的杭州税务·休说五六倍,就是三四倍,朝廷三司使的官员也会一个个眼红。
凭空增加五六百缗钱收入,能不动心?
估计消息放出后,中书的人动杭州,三司使的官员也会主动与中书大佬们拼命。
但是未来之事,谁又能说得准?所以郑朗到了太平州以后一直在说,我以后每年能让太平州增加十几万缗的税务。结果呢,是增加了八十万缗。可事情没有做出来,郑朗一直不说。到今年蔗糖与锦锈监利润未出来之前,还是不说。谁提与谁急,得到手才算数。
为什么如此高调?
郑朗没有回答,他看着西北方向,心中在想着一首词: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xiōng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对军事他帮助不大,或者说李元昊要攻打延州,金明寨要注意,谁会相信?
即便说了,加强警戒,李元昊不能换一个方向?
唯一能做到的,只能说是战争机器开动起来,会让朝廷财政充足一些。
因此,他会冒很大的风···
王昭明将郑朗的话带给赵祯,赵祯用手抚了一下xiōng口,这才象话嘛,十倍杭州的收入怎么可能?忽然反应过来,张大嘴巴道:“什么,五六倍,他亲口说的?”
“说陛下与朝廷支持,三年后会有五六倍······”事情tǐng离谱的,王昭明吞吞吐吐地说。
“怎么支持?”
“未说。”
赵祯狐疑地说道:“你下去休息吧。”
然后将章得象喊来,问:“章卿,需要什么支持,才能使杭州收入在三年后增加五到六倍?”
章得象这一刻很呆痴,大半天才说道:“陛下,你没有事吧?”
“朕能有什么事?”
但你没有事,怎么问这句很痴呆的问题。经过不知,他正sè说道:“陛下,此乃杭州,天下一等一的大州府,非是太平州,虽然收入逼近百万,朝廷也有二十多个州府累积超过百万缗收益的。几个效益好的大作坊就拉动起来。然而杭州五到六倍是何数字?期望不能太高,若如此,将郑家子置于朝堂上,一年收入提高五到六倍,我等会甘愿以他为首相。”
只要能做到,我不管他多年轻,竭力辅助他为首相。
赵祯不由笑起来,是啊,能将太平州的岁收入翻了几番,那是小,收入低翻了起来。可杭州多大哪,杭州能变出来,朝廷同样能变出来,若是朝廷······也别五六倍来吧,两倍就好了,朕不嫌钱多,压死朕吧,两亿缗的岁收,朕晚晚喝羊肉汤。
“陛下,若让郑家子去杭州试一试臣也不反对,可别逼他……”章得象老实地说道。
赵祯很郁闷,不是朕逼他,是他亲口说的。
这个问题让他感到很好奇。
但也让他失去最后一份坚持,下了诏书,让郑朗知杭州。
还是让王昭明去下诏的,其实不用如此,只要从中书发一道诏书递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