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高若讷再次点头。
太平州最大作用是一个示范。
连皇燕京知道是怎么筑圩的,秋天湖泽水平时起筑,不是这时,就无法取泥,水深也不便筑堤。这样抢一抢,元旦前后筑完,正月春耕未来之时,抢着划分阡陌,便于分配,也便于对坡塘归属划分到实处,免得以后产生纠纷,修道路,造石桥,使圩内交通方便,还有挖沟渠,不仅是灌溉,也便于万一有险时,百姓好利用船只带着贵重物品安全撤离。
接下来到了春耕生产,汛期防汛护堤,第一年冬天还有事情要做,进一步抬高洼地,减少内涝危害,挖深沟渠,增加灌溉功能与蓄水量。所以郑朗说没有劳力。
郑朗又说道:“要么再请求朝廷命令他州前来协助,可今年不可以了,据我听闻,江东数州官员都有意筑两到三个大圩做为示范,他们也需要劳力。然而我这数圩必须今年完成,至少需要三万劳力,又从何而来?”
高若讷不能言。
但有一条郑朗没有说。
原住民还有一些五等户,有的进城务工,有的靠打短工与租地度曰,自己变一些手段,可以安排四千户下去,那样不但所有五等户安排下去,情况稍差的四等户也安排下去,剩下的,不好意思,与大户抢佃户。
这些佃户不是灾民,自己只要给他们一些稍好的待遇,一个个会开心万分。大户头痛,管不了啦,有那个甘蔗,他们谁都不敢有怨言。这才是利益的捆绑。
之所以成功,也是利益捆绑得成功。
否则三四年内将这些事情做完,整个太平州还不知会乱成什么样子。
想得地,出劳力来。
也不是原来的太平州,七千户灾民,四千多户从他州涌过来的佃户,城中还有三千多外来户务工的,增加了接近一万五千户。挤一挤,三万劳力也就有了。
但高若讷不懂,认为很难。
郑朗又说道:“高司谏,你看一看,下面的官吏会忙碌成什么样子?”
还有事呢,郑朗没有说。
“为什么不增加差役?”高若讷忽然道。
崔娴用腿在桌子下面碰郑朗,郑朗懂的,自己不便提出来,可以就着高若讷这句话下一份命令,非是我要增加差役,而是朝廷官员说的,那么免役法之举说不定可以办倒了,自己还不会做恶人。
但是郑朗默默的摇了摇头。
最关健的几个月,不想出差错,高若讷又不是真正的“一不肖”,更没有得罪自己,何必让他上火坑?
但说了一些:“不便,差役有多苦,你是言臣,应当听说一些,有的家中劳力不足,偏偏摊上一个外差,几个月下来,差事办好,家也破了。我来到太平州后,除家中情况良好者,或者兄弟多者,一般情况多是给差役一些钱,这才尽职尽责。不但差役,连厢兵也是有名无实,今年一过全部会分到地,明年裁剪。”
没厢兵了,又将差役法种种弊端说出来。
高若讷,你不是胆很大吗?看有没有胆量进谏。
高若讷不傻,他才不想开这个大炮第一炮,又是默默无言。
但很快又找不到郑朗,忙的。
唯独是郑朗德化做得不错,百姓又怀着感恩的心,于是争气,一年比一年纠纷少,才使诸官吏能抽出更多的时间做实事,否则会更忙碌。
高若讷对王昭明说道:“王内侍,我们走。”
不能这样回去,说太平州官吏忙得不可开交,一个个累坏了,再上奏弹劾差役法不对。
得到下面看一看。
先到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