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第二百三十一章 黄河(4/5)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这句话。

南方圈圩也有危险,北方还不是如此,看看汴水。那么于其在北方博一亩地两石三石的产量,不如在南方博一亩地四石五石的产量。

这也是大事情,禁私人圈圩、侵占湖泽,牵涉到许多人的利益,尽管这份诏书颁发后,有几人认真执行很让人疑问。于是两位宰相联手进宫面见赵祯,赵祯看了一下,道:“难道不对吗,一味让他们侵占湖泽,圈圩堵水,水道不畅,北方涝灾未宁,南方又要兴起?”

李迪咽了一下喉咙,只好点明道:“郑郎未必是此事,他音外之音,恐怕想大修圩田,或者将小圩联在一起,故向陛下讨要这份诏书。”

“是吗?”赵祯兴奋起来。

这是他最后快乐的时光了,年青有为,奋发向上,肯努力,勤奋,偶尔又与两个称心如意的嫔妃来一个燕尔之乐。甚至前一段时间,小小的报复了一下王蒙正。

起因要追溯到前几年,他当时看中王蒙正的女儿,可是刘娥嫌其妖媚,将此女嫁给刘从德,让赵祯娶了郭氏回来。赵祯心中很不乐意,但发作不得,隐忍下来。

正好王家出事,其子王齐雄杀人当坐除名,也就是从上到下一撸到底,将功名官爵一起除去。这件案子是程琳于郑朗进京拜字时处理的。可到了今年再度复官,新任的枢密使王曙将奉行之。蔡齐喝道:“如此,法挠矣,安可奉行!”拉着王曙不让他执行。第二天又奏于赵祯。

赵祯正想出气呢,假惺惺地道:“降一等官,可乎?”

蔡齐说不可,于是从蔡齐言。

这件事让他小小的快乐一下,你***,俺是皇帝,你不将女儿嫁给俺,偏偏附炎趋势,嫁给刘家!现在看谁说的算。

已经让他很满足了,并没有刻意报复王家的人。

李迪答道:“大约是,他临行前就提过万春圩。”

“李卿,你意下如何?”

“还是要小心,一旦水堵,后果不堪设想。倒是联圩之举,颇有长远意义。”

“州府圈圩都要小心翼翼,况且私人圈圩?”

李迪语塞,也能这样说的,州府合众人之力,从测量到谋划商议,到具体落实,再到安排、物资,远远胜过私人。那是集一州之力,而非一县之力,能动用多少资源?这样圈的圩都要小心,更不用说私人的圩田。

“朕准了。”

“喏,”李迪只好答道。

赵祯不想老师太过难堪,又问道:“朕听说郑朗才到太平州,就遇到了一件事,丹阳湖上数百名渔民持械相峙,千均一发之计,他驾一叶扁舟孤身对峙圈中,游说不久,两州百姓把手言和而散?”

临江寺的事赵祯没有问,这时代人相信迷信,包括赵祯在内。甚至听闻后,心中隐隐动心,但想到路途遥远,自己兴师动众带着妃子下江南求子,还不知道大臣会进谏成什么样子。这才作罢,没有提出。

几个月,赵祯再回想起,连抚胸口暗说,幸好幸好!

“是有此事。”李迪老实的答道。

与吕夷简无关,是李若谷看到事情经过后,大为欣赏,写了一篇奏折送到京城,将此事经过禀明。

“他很有胆色。”

“昔日丁谓与曹利用皆有胆色。”

赵祯无语,心里想到,你不是那壶不开提那壶吗?

但李迪用心与范讽用心是两样的,郑家子是有才华,是有胆色,然而皇帝对他太宠了。比如高衙内与五位世子的事,五位世子让皇帝喊回京城,狠训一顿,如何训的不知,只看到这几个月来五位世子包括赵允让,没有一个人出府溜达的,可见训得不会轻。

那个高衙内,皇帝亲自批旨,剥去所-->>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