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种或者荣誉职称,或者是寄禄官职,不是实职所在。不过不容易了,两个大夫,确定郑朗士大夫的地位,虽是最低一种大夫,但自此真正士大夫的行列,考虑到他的年龄,前途已经让他人感到艳羡万分。
崔有节混到现在,仅是禄官混了一个大夫,散阶还是从六品的通直郎。
至于馆阁官员,虽是最低一级,同样也不错了,一经此职,遂成名流,而且入馆阁直,必须是进士出身,是国家重要的人才,才能被授予馆阁称号。这一届进士当中,仅是郑朗与张方平两个人获得。
知太平州是差官,高者为判,低者为知。
赐银鱼袋是六等赐最低一等,剑履上殿、诏书不名到紫金鱼袋、银鱼袋等六种。能佩鱼也是一种荣誉。
还有呢,兼官,有的能兼好几种官职,勋官,爵官,食封官,所以往往一些有地位的高官一结,能结成十几个官职出来。
郑朗暂时没有,但他若是将太平州治理得很好,早迟会一一出现。
“见过郑大夫,”江杏儿眉开眼笑地说。
郑郎是真正的士大夫了,江杏儿乐得不行。
其他四小也开心万分,终于有了正式的称号,喊先生老师不让喊,喊兄台不敢,于是状元状元的,多难受啊。
“司马三郎,王三郎,跟我去一趟冯府。”郑朗道。
“喏。”两小一本正经地说。
朝廷授命下来,就要离开京城赴任去。冯元教了他们很长时间学业,要前去表示感谢。
来到冯府。
看到欧阳修在,打了一声招呼,两小向冯元告别。
冯元略有些伤感,三个小家伙都让他伤脑筋,包括欧阳修在内,皆不是“善类”,可才气让他很欣赏。教的时候很头痛,但离开了,又有些舍不得,这样资质好的学生,也是不容易碰到的。
毕竟呆了好几个月时间,人老了,有的人变得越来越贪,但有的人性格却变得柔和起来,越来越重感情,况且冯元无子。叹了一口气道:“你们与欧阳永叔一样,才华过人,可性格偏激,没有事时学一学你们的先生,会让你们受益非浅。”
“喏。”两小再顶牛,但从未与冯元顶过,这是郑朗再三吩咐的。
郑朗与欧阳修说着话,欧阳修道:“郑大夫,恭贺了。”
虽外放了,看着他前面一大串官职,欧阳修也艳羡啊。
“欧阳兄台,君迟早会有之。”
欧阳修呵呵一笑,道:“不过我也要离开宋朝。”
“何故?”郑朗被他一句冷不丁的话吓了一跳。
“朝廷派使者出使契丹,选了大约七八人,还有榜眼张方平,不日启程。”
“恭贺欧阳兄台。”
“何故?”欧阳修也不解地问,契丹人喜欢往宋朝跑,可宋朝人谁愿意喜欢往契丹跑?又穷又落后又野蛮又无礼!
“他日你必知,只要选中者,前程皆可以说是无量。”
走出冯府,郑朗心里面琢磨着,朝廷终于开了一个小窍,就不知道选中了那六七个人?忍住好奇心,时间紧迫,必须立即起程。甚至原来还想问一问高衙内的事,可想到三个大佬还躺在在家中直哼哼呢,不敢问了。
到了客栈,看到那个老卒带着两个高大的小伙子站在哪里,客气地说道:“见过兵哥子。”
“见过郑大夫,小的央求郑大夫一件事。”
“什么事?”
“小的有两个不孝犬子,弓马娴熟,平时经常练武,能不能收留他们做两个谦人?”
也就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