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第一百九十八章 阴差阳错(恭祝所有读者端午节快乐)(2/5)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

“陛下,变法需要一个强力的大臣为首,手握更多的权利,这才能顺利执行新法,一旦此例一开,以后必然有权臣产生,好是国家栋梁之材,坏就能遗害千年。陛下,你有没有为这个后果做好准备?”

三个问题,赵祯一个都不能回答。

赵祯踱了几步,道:“郑解元,朕只是治理国家,为何非得动祖宗法制?”

“陛下,请且臣一言,秦以法家立国,又以法家治国,于是天下失。汉惩秦治,初以道家无为,后以被曲解的伪儒真墨治国,于是法纪坏,纲常松,外戚先摇于西汉,猖獗于东汉,又有宦官之乱,各地豪强不听国家法令,张角起,汉亡。所以诸葛亮与王猛用法苛严,却被时人称为贤相。隋唐又惩于五胡践踏中原,于是振兴武力,疆域固然宽广,然又有藩镇割剧、安史之乱之祸也,延至五代、十国。为何?始立国初一变,立国中一变,犹人之穿衣,冬暖夏薄,因时增减,与时俱进,国祚才能久长也。陛下,宋初犹寒冬,需暖衣宜人,时至今天,犹烈夏,而穿彼时之衣么?所以易之无永卦,每卦无永爻,一理也。”

就是说这些,都会有小麻烦,但没有涉及到具体的利益,看在小皇帝对他信任的份上,郑朗一股脑说了出来。

这个说法很新颖的,几个大臣未必全部同意,可也未必全部反对,皆静静的听他继续说下去:“比如冗兵,太祖太宗之时,国家初立,历经五代替更,遍地残芜,地广人稀,国家由乱入治,人有所耕,fù有所织,即便以厢兵容流民,又能有多少流民。所以范司谏说不动东南漕运,国家用度自足,兵不冗费用自然足也。然今百姓众多,地益拥挤,一有灾害,流民遍地,兵又未久战,兵不精将不勇,有战事起,更以人数弥补战斗力,于是兵益冗。延至后人。此弊更重。陛下,此时祖宗法制不做调动,可乎?”

“如何调?”

郑朗望了望几位宰相,又看了看自己,苦笑,道:“陛下。臣还年幼啊。但陛下既然问起,臣有一谏当谏之。”

“说。”

“先给臣绘画工具。”

这更新颖,绘画与进谏有何关联?

赵祯好奇的让太监将绘画工具拿上来,郑朗问:“陛下想臣画一朵什么样的花?”

“梅花吧。”

朗调好颜料与墨汁,在黄绢上很快画好一朵梅花,还有一根枝子。如今他画艺略有长进,虽一朵花与一枝,居然让他画得栩栩如生。

又问道:“陛下,这一回想画一朵什么花?”

赵祯古怪的说:“桃花吧。”

郑朗没有重新选画帛,只是在梅花上做修改。生生将一朵梅花改成一朵桃花。虽很相似,但这个难度可想而知,画了好一会儿,用墨汁与颜料才勉强的将这朵梅花改成了桃花。

丢下画笔,说道:“陛下,治国也比如绘画,立国之初,百废待兴。想怎么画就怎么画,但画好了,后人只能根据这个画小心的做修改。还不能改得太离谱。陛下让臣改成桃花,皆是小瓣花卉,勉强为之。若让臣改成芍药、牡丹、荷花。那么只好这样。”

一下子将画帛撕掉,道:“推翻一切,重新来画。”

这个推翻一切,几人皆懂的。

在郑家庄,郑朗对王安石与司马光说过类似的话,此时为了加深小皇帝的印象,不仅说了,还亲自做了绘画。

“祖宗法制主体不能动。此宋立国根本也,然须做一些细微调动,与时俱进,此过程必须兢兢业业,如履薄冰,故魏征多次说守成更难,或如法令。也许陛下颁发时是好意,到了下面呢?陛下,臣不说未来新的利国法令,仅说已有的。田赋,朝廷法令。中田赋一斗,不足什一。可在民间产生了什么?听臣-->>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