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年代金满仓 第 37 章(2/8)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娃过来念书,人家才走两三里路!"

"可不是吗?但也没法子,毕竟两个大队不凑到一起不好开班。"陈莲也觉得湖湾这小学选址有些奇怪,直到她和张校长交流过以后,才发现原来是有历史原因的。

六十年代初中期,农村里多的是耕读小学,以生产队为单位,队上有念过初中的就担任耕读教师,由村里记工分算工钱,利用晚上或者是农闲时间给队里的娃儿上课。六六年以后,很多耕读学校就变成了小学,开始有了固定的民办教师,生产队的耕读学校基本都撤了,大队的一般保留下来转为大队的小学,可是有些大队因为条件有限,就合并办学,湖湾村和旺兴村就这样共用了一所小学。

两个村的小学相比较,湖湾村的小学条件更好,有一幢两层的木板楼,还有一幢教师宿舍,学校面积大,围墙里有一块很大的地坪,孩子们玩耍条件比旺兴学校的要好。两个大队合计了一下,拍板定下湖湾小学作为两村的教学点,旺兴那小学就改成了仓库。

一路开过去,一路捡人,不少要去大队部办事的,见着高连生的拖拉机过来就招手,这开开停停的,也捱了差不多半小时才到大队部,陈莲抱着杨宁馨跳下了拖拉机,和高连生说了一句"谢谢",就牵着她的手继续朝前边走了去。

这农村的人就是热情,才走出去没多远,后边就有一辆拖拉机赶过来停在她们身边:"老乡,要不要载一程?"

抬头一看,一张陌生的面孔。

陈莲笑着答应:"好啊,我们要去湖湾小学。"

"快上来,这么小的娃儿怎么好走路。"开车的小伙子热心得很。

陈莲抱着杨宁馨又上了这台拖拉机,开了没几分钟,杨宁馨就看到一条约莫三米宽的路从机耕道边延伸过去,一线土砖的院墙延绵,围住了一块地方,院墙没有很高,能看到一幢木板楼高高的耸立在那里。

"您是胡湾村的老师吧?"开车的小伙子停下车,帮着陈莲把杨宁馨从后厢抱了下来:"这是您的孩子?还真看不出来,您这样年轻就有孩子了。"

陈莲的脸色一红:"我还没结婚,她是我寄饭人家的孩子。"

"哦哦哦,"小伙子有些尴尬,抓了抓脑袋:"看我这眼神……不不不,看我这嘴笨得!"

杨宁馨在旁边见着小伙子那模样,忍不住笑了起来:"叔叔,你也太逗了!"

小伙子又抓了抓脑袋,头发被抓得像个乱哄哄的鸡窝:"我怎么就逗了?"

看着他那一丛乱草般的头发,杨宁馨笑得更厉害了,拉了拉陈莲的手:"陈老师,我们进去吧。"

陈莲向那个小伙子道了一声谢,带着杨宁馨朝湖湾小学走了过去。

"陈老师?"那小伙子看着陈莲纤细的背影,嘴角不由自主的浮现出一丝笑容。

现在已经八月二十六,快要到开学的时候,湖湾小学里边已经有了热闹的气息,几个老师已经回了学校,正扛着锄头在开荒,把地坪里长满的杂草给清理干净,而张校长正在院墙边上的菜地劳作,几根苦瓜藤结了不少苦瓜,长长短短的挂在藤蔓上,显得生机勃勃。

"陈老师。"看到陈莲走过来,张校长把手里的活计停了下来:"你今天就过来了?是不是来整理房间的?"

陈莲赶紧摇了摇头:"张校长,我今天过来是帮湖泉村的群众问一件事情的。"

"湖泉村群众?"张校长有些莫名其妙:"啥事哩?"

"我寄饭的那一家有几个娃儿,差不多都是六七岁上下,想一起来念一年级,不知道学校会不会收?"

"到了年龄就会收,差个一两岁也没啥,只要能跟得上班,家里又舍得送,那不就得了?"张校长-->>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