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上一讲曾经剧透过一件事情,虽然不太起眼罢了。是的,成济射杀了高贵乡公曹髦,原因很简单,就是曹髦在司马师死后感觉司马家族力量的削弱,他想起义,但是没有起义成功就被镇压了。

大家还记得我在《汉末曹魏》那本书中所说的话么?魏国生于不义,必当亡于不义。当然曹操确实很强大,而且很聪明,这我承认。但是曹操虽然将聪明传给了自己的儿子曹丕,但是却没有将等待的诀窍传给曹丕。

司马懿死后,曹氏家族和司马家族的力量已经逆转,如果司马家族下一代继承人是一位昏君,这件事情还有的说,但是偏偏下一代继承人越来越聪明,即使是司马师,也良好的做着过渡的工作。

可以说,没有司马师,也就没有曹氏家族和司马家族的绝对逆转,而且司马师以自己的死证明了司马昭确实比自己聪明百倍,而且司马懿时代所经历的事情大致分为两类:诸葛亮不禄侯爵之死称为不禄之前的上升势头和诸葛亮不禄之后的平稳发展势头。

这两类是有明确时间界限的,因为在诸葛亮不禄之前,曹睿还不是一位昏君,相反还为魏国的建设贡献了一份力量。这种力量是谁都无法抗拒的,毕竟昏君是不可能在用着司马懿的时候,还要提拔自己家族的势力。

可是曹睿的昏庸是和诸葛亮的不禄同一年形成的,因为曹睿在位的这八年,让魏国的经济继续发展,并且一定程度上纠正了曹丕时代的某些弊政。但是曹睿的改革总是停留在对政治经济文化上面,没有深入到军事层面,这样是很容易出问题的。

可能由于长时间不打仗,曹睿已经不把武将放在第一位。所以把军权分出一部分交给了自己并不是太信任的司马仲达,这也就为司马家篡夺权力打下了基础。随着曹睿的死,曹魏家族的根基开始溃烂。

司马懿看到被曹爽这位“烂泥扶不上墙”的家伙扶立上来的是一位八岁的小皇帝,而且曹爽犯的错误并不小,更加可气的是曹爽把自己这位三朝元老晾在一边,这就是愚蠢的人所办出的事情。

司马懿夺取了权力之后,深感自己已经七十三岁了,所以在死后权力交给了长子司马师。司马师什么都好,就是有些暴力,有些高压。这些暴力和高压使得他做出了废除君主当然这个时候的君王也有错误,司马师本来就在司马懿时代掌握着军队,你这样做无异于摸老虎屁股、逼反将领的错误。

但是司马师也死在了自己的这种高压政策上面,司马师的眼睛本来就不好,结果经过文鸯一震动,眼球掉了出来,回到了许昌就没了。

司马师一死,皇帝总算觉得解脱了,但是司马昭却仍然束缚着他。当然在司马师死的时候,司马昭也在许昌,所以皇帝立即下令,不让司马昭洛阳。此刻的司马昭面临着的是两条道路:服从还是抗旨。

最终司马昭选择了后者,因为大凡选择了服从,那么父兄打下的基业完全毁于一旦,所以他只能违抗命令,先一步到达了洛阳。皇帝看到老奸巨猾的司马昭从天而降,立刻蔫儿了,因为他本来是想削弱司马家族的力量,结果司马昭来了一个“清君侧”。

所以,形势已经明朗之下,司马昭被封为大将军兼侍中,这个官职暂时安抚住了司马昭,而且此刻司马家的力量完全有把握和曹氏力量平起平坐,虽然时机还不太成熟,但是还是不错的。

虽然司马昭也知道外部还是会有一些势力反对他的执政,但是他没想到来得如此快。257年,诸葛诞造反了。加上王凌和毌丘俭,凑齐了淮南地区的三大叛乱。淮南地区为什么会发生叛乱呢?大家可以看一下三国时期的地图,淮南地区近邻东吴,所以有重兵把守。

提到“诸葛”这个姓氏,大家一定要注意,这个姓氏与诸葛-->>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