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南回忆起儿时,他总喜欢趴在老人家膝上,调皮地对她重复一句话:“奶奶,你要乖乖等南南长大,南南长大赚了钱,一定好好心疼您!”
那时候,杜悦大部分财产都捐赠,带去美国的钱财并不多,一个大家族,上上下下几十口人,钱财不多久就消耗地差不多了。
杜悦领养了三个孩子,两儿一女。
老大是杜南父亲,老二是云逸的奶奶。还有个小儿子是医学生,19岁时前往南城救助伤兵,遭遇南城大轰炸,被炸成了肉沫。
四十八岁的杜悦,带着家人举家迁徙至美国。
在美国人生地不熟,一切都需要开销。那时,杜南一家、云逸一家,以及齐钰一家,都同住在杜悦购置的宅子里,上上下下三十几口人,开支不小。
到了杜南父亲四十八岁时,几个长辈合伙做生意失败,赔进去不少钱。那时候,一家人连口粮都快没有了,杜悦把能当的东西也都当掉了。
当年父亲遇到一个商人,说暂时能解他们家的燃眉之急,但他有个条件。
那位商人是华裔,得知杜南父亲是杜悦的儿子,当即要登门拜访已经71岁的杜悦。
一家人都以为这人是来崇拜老人家的,没想到他是来让老人家难堪的。
这男人提出一个条件,如果杜悦肯当着一家老少的面,给他磕三个响头,他就给他们一笔钱。那笔钱不多,够他们一家上下三十几口一月的生活费。
71岁的老人几乎没有犹豫,下跪、磕头,整整三个。
一代女枭雄沦落至此,令人很唏嘘,也实在震撼。
那人只是想来找个痛快,只是单纯地想享受一下,让曾经上海滩名噪一时的“女皇帝”给他磕头的快感。
事后,男人也没再为难,履行承诺给了他们一笔钱。当时,成人们心情沉重,小辈们却不能理解祖奶奶为何这样做,这不是侮辱了她一世英名?侮辱了整个杜家吗?他们甚至一度认为祖母曾经的名号是徒有虚名,觉得祖母是孬种。
杜悦把那笔钱交到杜南父亲手中,平静地说:
“老大,这笔钱,你拿去投到生意中,至于家里,我作为当家的,保证他们会饿不死。从今天起,年轻女人出去找工作,无论什么脏的苦的活儿,都做,先把家里最困难的时期挺过去,两个孩子的学费不能断。至于家里柴米油盐,没钱就先不买,后面那座山上有野兔子有野菜,树皮也能吃。”
从那天起,七十多岁的老人开始带着家里上了年龄的人步行上山,去挖野菜打猎。
杜南犹记得他跟着祖母满山跑时刨野菜的经历,也记得71岁的奶奶教他拉弓箭狩猎的经历。
他没有射箭天赋,总被奶奶教育。
父母忙工作,他跟着老人家在一起的时间最多。他小时候不信祖母曾经的彪悍事迹,觉得都是长辈们哄他玩儿。如果祖母真的有他们讲的那般彪悍,又怎么会为了一点钱低头,给人羞辱呢?
长大了他才知道,祖母虽然屈膝,却从未低头。她拿一次屈膝,给家里那些做生意的男人换来了机会。
祖母告诉他:“我啊,就是个小人,一生做过不少卑鄙事,也没什么傲骨。他们都说我辱没了自己一世英名,可我哪里有什么英名哦……如果我没有对那人屈膝,没有得到那笔小钱,你父亲的斗志恐怕很难再被激起。如果能用一次屈膝,给家里换来一个喘息机会,让你父亲重燃斗志,为什么不呢?”
那时候祖母九十岁,杜南也已经懂道理。
老人家一席话,让他思维瞬间清明,也从这段话中悟出了之后很多行商的道理,成了外人眼中的“商界奇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