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斯年带上去了,晚上回来领了几个相熟的同事过来吃酒。
这是小夫妻俩提前说好的,钱宝芳已经有所准备,因此招待的十分周到,最后宾客尽欢。
时光飞逝,转眼就是一年过去,好多事都在朝有利的方向发展。
首先县城的经济在诸多工厂的加持下越来越红火,已经成为周边县市的领头羊,屡次受到上头领导的称赞。
卫斯年因此功绩备受表扬,年底估摸着就要高升了。
与此同时,钱宝芳也没有停下自己上进的脚步,服装店已经开到四家,分布在县城的四个区域,可以说囊括了几乎全县所有年轻顾客,芳芳服饰的知名度已然打响。
还有钱爸钱妈的店铺,也被二老经营的有声有色,不仅双双扩大了店面,还都成为大家爱去的饭馆、超市了,每日财源滚滚来。
过年那会儿,钱宝芳跟着卫斯年回了趟京都,好不容易和公婆见了次面。
对方不愧是一心只搞研究的,喝了她敬的媳妇茶,然后一起吃了顿饭就匆匆扎进实验室去了,只塞给小夫妻俩一堆特供的东西叫他们自己玩儿,玩累了自行回去,没事儿别去研究所打扰。
钱宝芳当时囧了好久,还让卫斯年误会她被怠慢心伤到了,替父母向她好一番赔罪。
公婆如此开明不管事儿,钱宝芳高兴都来不及,又怎么会怪罪呢,当然是和丈夫和和美美地回来过自个儿的小日子啦。
现在大半年过去,他们和京都那边偶有信件来往,或者互相寄上一些东西聊表心意,也许是因为距离产生美的关系,双方相处的挺好。
在卫斯年的升迁令下来之前,县里终于实施了房屋商铺可买卖的政策条例,为正在复苏腾飞的市场经济再加上一把。
经过这一年多来的沉淀,人民群众手里多多少少都有些钱了,对此的反响格外热烈。
毕竟早些年单位分房基本都大不到哪儿去,如果家里孩子多的话,那现下真是挤的不行,如果分不到单位的房子,凑钱买上一间住住也行啊。
钱宝芳终于终于等到这一刻,趁着别人还在观望试探的时候,一马当先地响应号召,当即将自己租的四间铺子拿下,另外还把早就看中的一所小院子收入囊中,足足花去手中积蓄的三分之一,却丝毫不后悔。
反正相比起后世的房价来说,这时候的房子就是白菜价,买了就是赚的。
其中四间店铺归在钱宝芳名下,毕竟她要开服装店,少一笔租金就相当于降低了成本,而小院子则记在钱爸钱妈名下了,让二老可以名正言顺地待在县城开店做小生意。
当然,一家子的户口是没迁的,留在村里还能分到地和其他福利,等需要的时候再迁不迟。
忙忙碌碌又是小半年,待到钱宝芳料理完原本惦记的一些事情,卫斯年的升迁调令下来了,他们即将前往省城。
这是一件大好事,钱爸钱妈他们为此高兴的不行,整个年都容光焕发欢欢乐乐的。
但是年后开春准备离开时,二老却不同意一块过去。
按照夫妻两人的意思,他们就在县城待着就好,一个是开着店铺走不开,好不容易开起来了,要放弃也舍不得,另一个是待在这边距离家比较近,方便照顾村里的田地和屋子。
但若是跟着去省城的话,那估计就有些不自在了,何苦来哉。
老一辈总是安土重迁,难离故土。
钱宝芳理解这一点,确认父母真没有一块过去的打算后也没再勉强,托人给二老抱了两只猫狗养在身边,狗子看家,橘猫陪爸妈,以免她不在的时候,两人感到孤单。
实际上,有店铺需要忙着,钱爸钱妈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