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英此话,直接将矛头指向了众多文臣书生。
“大谬!简直不可理喻!”一个大臣当即跳脚喊道。
“不可理喻!既然你说不可理喻,为何还要出来叱责于我?心口不一!这种口舌之争都心口不一,更不要说那些大事了,如此虚伪,怎么为百姓造福?你可对得起纳税养你的父老乡亲?”
“你……你……你……”这大臣瞬间被卫英辩驳的说不出话来,他只是情急之下说了这样一句,可没想到这个卫英口才无双,居然就挑中这句话不放手,直接扣了一个心口不一,虚伪的帽子,而且还无懈可击。
这个人吃了亏,众人都知道朱瞻基的手底下的这个卫英不好对付,纷纷闭口不言,下定决心,绝不轻易说出一句话。
卫英见众人不再说话,便笑道,“至于贺词不符合,这个简单,我不知道万岁万岁万万岁是谁规定的,可我知道,这句话,不是贺词,而是骗人的,是欺君之罪!”
卫英顿了顿,“人生自古谁无死,谁又能活一万岁,莫说千岁万岁,就是百年之寿,那也是寥寥无几,现如今知道的,也就只有我武当张真人了,张真人那是在修道,每天闲情逸致,自然活得久,可是,皇上劳心劳累,每天要批阅如此多的奏折,要处理那么多的国家大事,要担心百姓是否会饿肚子,要担心边疆是否安稳,要担心四处的叛乱,如今才多大的年纪,就已经头生白发,大明的太祖皇帝,不正是因为大明的万里江山而太过劳累,忧郁成疾吗?所以,我卫英绝不祈求皇上万岁,我祈求大明繁荣昌盛,百姓安居乐业,皇上就是在百年之后,见了太祖皇帝,也能挺直了腰板,说一声‘儿子朱棣,没有丢老朱家的脸!’”
卫英这话,虽然闻着无不心惊,可确确实实的说到了朱棣的心坎上,朱棣纠结的是什么,不正式靖难之役,躲了建文帝的皇位吗?若是做的比建文帝好,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那朱棣就是见了自己的老父亲,那也是有话可说的。
朱棣听了也是很高兴,可他并没有表现出来,摆手道,“好了!这些小事就不要再提了!就此打住!咱们还是谈论一下其他的事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