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英一听,顿时心生厌恶,你是孔子的后人又怎么样?了不起吗?你是孔子吗?就算你是孔子又怎么样?孔子一辈子奔波求官,无一人敢用,能是什么好东西吗?要不是出现了一个董仲舒,哪有儒生的盛世辉煌,如果儒生真的有本事,那么多的儒生管理的宋朝会被人灭了吗?被建文帝推崇备至的文官会失败吗?一个个都是伪君子。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建议,是董仲舒提出的,可在后来的儒生眼里,确认为这是血口喷人,污人清白,对此,卫英只能呵呵了。
《董仲舒传》中记载,“推明孔氏,抑黜百家。”在《武帝纪赞》记载的是“罢黜百家,表章《六经》”。“抑黜百家”“罢黜百家”这些说明,当时这个老董确确实实的认为百家不应该存在,而且确确实实的被汉武帝抑制了,这子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以来,总共才多少家呀,这一下子全部抑制了,表彰《六经》,《六经》是什么?无外乎《诗》《书》《礼》《易》《乐》《春秋》,百家都被抑制了,你只表彰儒家的东西,还有人敢去学百家吗?还有人不去学儒家吗?后世的史官官员,大部分都是儒生,历史都是由他们书写的,当然要把自己的祖宗写的好听一点了。
活生生的一个既想当女表子,又想立牌坊的经典范例。
卫英虽然是一介武夫,可他小时候也是读过不少书的,对于这些事情还是了解的比较清楚的,他从心眼里就瞧不起这些书生。
要说这孔子,也确实是不要脸到家了,孔子是被称为圣人,他的族谱,自然被大多数人所知晓。
孔子的世系当中,一直给孔子追祖宗,一直追到了四十八世祖少典世,他的四十七世祖自然就变成了黄帝轩辕氏了,孔子这么一说,他的传人自然是深信不疑,你不信,那你拿出证据呀!你要是拿不出无法证明我不是的证据,那我说的就是真的,从黄帝时期,历经多少代,多少典籍都失传了,而且黄帝只不过是一个传说而已,是不是真的还不一定,谁能去考证,所以,这孔子就无耻的成了黄帝的子孙了,经过无数个无耻的子孙的传承,假的也变成真的了。
这种认祖宗的事情,到了后代,几乎没个出人头地的都喜欢给自己找个有名的祖宗,比如大明帝国的缔造者朱老大,就给他找了一个朱熹当祖宗。
“天理?什么是天理?你说的就是天理吗?你说我攻击十丈,目无尊长,我问你,我什么时候拜你为师了,你倒是说出个子丑寅卯来呀!少给自己脸上贴金,你这种师父,我卫英真一点都不稀罕,你以为你有多大的本事!还不是因为你们有一个好祖宗,要不是为了安抚天下的读书人,你以为凭借你的本事,皇上会用你吗?历代皇帝会给你们这些人世袭官爵吗?撑死出了一个孔子和孔融,啃老本啃了几千年了,还在大言不惭的啃老本,你对得起你的孔子祖宗吗?你对得起你身上的这身官服吗?天下百姓纳税养你,不是让你在这里吹毛求疵的啃老本,让你当官,是想让你治理天下,为百姓造福,你做了什么?你对得起天下的百姓吗?”卫英义正言辞的大声喝道,同时还用上了一点九龙啸的内功,这一番话,威力更甚。
“你孔氏一族,大谈忠君爱过,可你这个老祖宗孔子,身为鲁国人,不思忠君爱国,反而为了荣华富贵周游列国,去其他国家求官谋职,若是真的有其他国家用了他,那还不是要带着兵马踏平自己的祖国,虚伪!大大的虚伪!我若是有你这样的祖宗,我早就一头撞死了!我问你,儒家六艺是什么?”卫英问道。
孔公诚本就是一介书生,又那里见过这种阵势,虽然有着卫英的傲气,可在卫英九龙啸的质问下,他居然不由自主的感到一阵胆寒,乖乖的答道,“儒家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卫英听了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