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瞻基道,“我知道!这小子确实有点混账!这种馊主意都能想得到,不过这礼部尚书估计这次要倒霉了,他的家里出了这种事,按照卫英的性格,绝对不会善罢甘休的,这降职是免不了了!”
李龙点点头,深表赞同,“那是当然,这是京城,有你们皇族去处理,这要是在大同,就算他是礼部尚书,敢作恶,卫英照样敢抄家,就算不抄家,一顿鞭子绝对是少不了的。”
“哎!你们这些人都是这样,纵然有错,这下手也太狠了!居然把那么多的人都给打残了。”
李龙听到这里,不以为然道,“这你就说错了!错无大小,不能因为是小错就放过,一次姑息,日后就会变本加厉,何况是这种强迫民女的事情。边关战事,一触即发,堂堂七尺男儿,不思保家卫国,稳定后方,反而仗着自己的职权,欺压百姓,这种毒瘤,若是不及时处理,将会逐渐的腐蚀掉整个朝廷,重刑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朱瞻基道,“俗话说乱世用重典,可现在是和平时期,这样做有点不妥吧!”
李龙摇头道,“一个国家的强盛,在于上下一心,如臂驱使,春秋战国时期的秦国,被东方列国鄙视,不屑与之会盟,更是被魏国压制在函谷关以西,不能东出一步,可结果呢?商鞅鞭法,奠定了数百年的基业,虽说中间出现了秦武王赢荡,秦孝文王嬴柱,秦庄襄王嬴异人,可秦帝国却在法制的约束下,没有出现一次动摇国本的动乱,这便是重罚的效果,你若是姑息一个坏人,而这个坏人便会祸害十个好人,而你却失去了十个好人的支持,百姓,永远比书生更加重要,百姓,人口,是一切的根本,更是国之根本。”
朱瞻基一听,突然发现,这个满嘴牛肉的李龙,居然也是见识非凡,而他所列举出的这些事情,都是实实在在的事情,朱瞻基从小熟读史书,对于春秋战国的事情也了解不少,只是他并没有如此重视过,现如今被李龙一提醒,他发现,其实重刑并非没有好处,而他所谓的宽容,却是真正的在助长坏人的气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