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瞻基等人先快马赶到九江,然后再乘船顺长江而下,直奔镇江。
郑和,原本姓马,小名三宝,人称马三包,由于父母曾经不远万里前去麦加朝圣,他从小为了去麦加朝圣,学习了丰富的航海知识。
洪武十四年,太祖朱元璋为了消灭盘踞云南的元朝势力,派手下傅友德、蓝玉等率30万大军,发起明平云南之战。
在战乱中,年仅11岁的马和被明军俘虏,被阉割,在军中做秀童。随后在十四岁那年了朱棣的燕王府。朱棣为了提升身边亲信的文化素质,不仅挑选学识丰富的官员到府中授课,而且还让他们随意府中的大量藏书。天资聪颖、勤奋好学的马和很快便成了学识渊博的人。
而且马和卫英聪明伶俐,身材健壮魁梧,懂兵法,有谋略,英勇善战,具有很强的军事指挥才能,在朱棣发动的“靖难之役”当中,立下了赫赫战功,颇得朱棣信任,后来,被朱棣授予“钦差总兵太监”军衔,将二万余名官兵交给郑和指挥。
永乐二年正月初一,朱棣以赐姓授职的方式表达他对有功之臣封赏与恩宠时,马和被赐姓“郑”,从此便改称为“郑和”。同时,升迁为内官监太监,相当于正四品官员,地位仅次于司礼监。史称三宝太监。
永乐三年,朱棣下令让郑和出海,到现在,已经出海四次,上一次回国,是在永乐十三年七月。
可这一次,正准备再次出海,谁知他却突然病倒了。
卫英之所以对郑和有好感,主要是因为郑和是十一岁俘虏被迫阉割,那时候,宫廷的宦官,基本上都是来自于战俘,如果当初卫英也被送到京城,他也免不了一刀,可卫英幸运的是,他遇到了那些神秘的白衣人劫囚,后来有遇到了吴生和钱贵这些人的帮助,要不然,他现在可能也已经被切了一刀,正在皇宫里伺候那些老太监。
夏建仁送给卫英的兵器,同样是一杆长枪,和探龙枪基本是一样的就连名字都是一样的,据夏建仁介绍,这是初代探龙枪,由于当时打造成功的时候,万剑山庄发生了一场大火,所以,这把枪就一直封存,从未使用。
后来铸剑师又忍不住重新打造了一杆探龙枪,只不过并没有初代的探龙枪那样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