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泞黑色的污水。巨大的船身,很快被吮洞吞没了。轰鸣声中,她听到桅杆折断的声音……

似乎连阳光也全部被吸进去了,周围什么也不剩下,不知道转了多少圈,撞了多少次,沈悦觉得自己马上就要死了。但水的浮力又把她救了回来……只是,快要窒息了。

她最后晕了过去,也不知道过了多久才睁开眼。奇怪,自己居然没有死,反而处在一个巨大的沙地上。

沈悦想,大概自己到了黄泉地狱吧……但是很快,她就发现身边散落着不少东西……鎏金银香熏,双鱼金花银碗,狩猎纹高足银杯……看看这些花纹——银箔的团花、牡丹花枝、鸾鸟衔绶、瑞兽衔花枝,典型的中唐风格。

所以……自己还活着?!这里是……漩涡底下?!而这些金银器……武则天乾陵陪葬的宝物?!

所以到底发生了什么鬼?沈悦想了想,发现自己数十年的人生经验,都无法解释现在的情况。

她走了两步,先看到船身的碎片。然后看到一个人四仰八叉的尸体。只剩下了半截身子。是小坂正雄。这日本大佐,临死之前还紧紧抓着挎包。她解下他的挎包,然后从数十卷高仿《兰亭集序》里,挑出那一副正宗的《兰亭集序》王羲之真迹。

之所以她能一眼辨认出来,这一副才是王羲之真迹,实在因为证据太明显不过了。

你知道古人怎么“临摹”前辈的书画么?三种办法:

第一,先用涂熨黄蜡较透明的纸(称为硬黄)蒙在原迹上面,以浓淡干湿墨填成之。这种方法,也称为双勾廓填。第二种,以纸蒙在原件上,运用浓淡墨依样摹写。第三种,先勾淡墨廓后,再用笔在廓中摹写,碰到虚燥笔锋处才略为填作。

以上的临摹之法,因为勾摹时必须映于向明处,所以都可称之为“响拓”。

唐人仿晋,明人仿唐,都是这样做的。所以临摹之作,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停笔很多。

这些仿品当中,只有一件运笔如行云流水。那便是王羲之的真迹了。

更别提她天生灵眼,能隐隐约约感觉到一股子古董的宝气。真迹的宝气,可比仿品来的浓厚多了……对了,她差点被转晕了,她有灵眼嘛,可以了解一下现在什么情况。

于是沈悦收好了王羲之的真迹。盘膝而坐,开始努力深呼吸,全神贯注于丹田中的气海。通过将气注入到百汇穴之中,来打开灵眼。

所谓灵眼,是天眼中的一种。天眼,就是人们常说的第六感。有的人天眼沟通阴阳,这人就能撞见鬼,俗称阴阳眼。有的人的天眼能预知未来,这种人适合当预言家,俗称先知眼。而她的天眼,是祖传的——能感觉到古董的宝光。继而看到这些古董从前的岁月片段。俗称鉴宝灵眼。

听爷爷说,祖先沈万三就有一双灵眼,所以他能成为明初首富。可惜,沈万三多次开灵眼窥探天机,最终下场凄惨。

所以沈家后来留下祖训:灵眼,能不用就不用。事实证明不用的生理功能容易退化。到了她沈悦这一代,灵眼已经消磨了许多,她看东西也是时灵时不灵。没办法,她就苦学鉴宝手艺,至于灵眼就当它不存在好了。

现在生死一线,也顾不得什么天机了。她强迫灵眼打开。

渐渐地,周围起了凉风。这就是天眼打开了……沈悦再看看周围的东西——…乾陵的文物,明代中晚期的青花瓷和仿龙泉窑青瓷……上面都笼罩着一层黑光,遮掩了本来的宝光……再努力看一看,一块碎瓷片上,倒影出来一些片段……

那是明代晚期,有商船途径此地……忽然狂风大作,巨浪淘天……湖中出现一团黑气……等等,黑气?!她再仔细看了看,忽然间觉得毛骨悚然。

这团黑气该是-->>

上一章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