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他是不可能对刘启行那样的礼的。

三人都以为这道机关是因汉室看重礼仪而设,却不知,在刘启与刘彻的构想中,这是为了检验陵墓的子孙是否孝顺。若是不孝,或是个没心没的,就没有资格得到祖先流传下来的东西。

每一代汉帝驾崩之前,都会将家传的武功秘籍放入自己的陵墓中,若是继任者通过了考验,便能够获得。若是通不过考验,那也只能证明没有足够匹配秘籍的实力与心性。刘氏宁愿让武功秘籍失传,也不愿其落入不孝子孙手中,怀璧其罪,反倒找来有心人的觊觎。

刘盈未能习得刘邦留下的武功秘籍,他的继任者不得不越过刘盈的安陵,前往刘邦的长陵中接受考验。可惜,最终唯有文帝通过了长陵的考验,获得了刘邦的武功秘籍。景帝于功夫上欠缺了些,未能通过文帝的传承考验,便把满腔的期望都寄托在儿子的身上。好不容易生了个根骨与悟性俱佳的刘彻,谁知道却是个主意大的主儿。刘彻并不愿意学习刘邦流传下来的功法,反倒另辟蹊径,自创功夫。刘启当年虽气得吹胡子瞪眼,但见儿子整得有模有样,在即欣慰又无奈的复杂情绪下,最后倒也默许了刘彻的行径。

刘启并未得到传承,是以墓中并没有武功秘籍。文帝墓中倒是有传承,只是帝释天等人当初闯陵时未能得到认可,并没有可以获得传承的那条通道,只找到了些陪葬的俗物。不过,即便能够那条通道,帝释天对刘邦留下的武功秘籍能有多少兴趣也不好说。

嬴政三人走入开启的密室。一样望去,见密室中摆着不少纸张,走近细看,原来上面记载的皆是景帝生前之事。在密室中央最为显眼的地方,还有一篇悼文,最后的落款是“子,刘彻”,显然是刘彻在陵墓里头写的。嬴政对那些悼念之辞不感兴趣,倒是密室中收藏的一些皇室秘辛,让嬴政多看了两眼。

xx年间,有蛟龙出没,在东海畔兴风作浪。郡守倾全郡之力剿之,未遂。

这简简单单的一行字,让嬴政挑了挑眉。若是不知情的人看到这句话,定以为这是在夸大其词,或是编者做了个梦也未可知,嬴政却不这么想。

这句话,让他想起当年那突如其来的火凤,也是这般在他的领地上肆虐无度,残害百姓。最终,他倾举国之力方灭之,又在方士徐福的建议下将火凤的鲜血交给他,让其炼制丹药。那时,他已身患重症,徐福进言仙丹可治其症,他索性死马当活马医,给了徐福足够的人手,令其东渡扶桑蓬莱,寻仙问药。

如今想来,与这蛟龙的神出鬼没一样,那火凤出现的,实在蹊跷。

人一旦有了怀疑,便会在心底不断地琢磨,直至扎根。嬴政面上不提,心中却是将这件事记下了。

“师父,这间房间中并没有什么武功秘籍。想来这位前辈……墓室的主人在武学上不是一位有造诣之人。”聂风看了看周围:“这里恐怕不会有师父需要的东西。”

“朕知道,等把这卷秘辛看完,就离开。”嬴政翻开最后一卷文书,却发现不对劲。那卷文书上只写了一个“车”字,就再无他言。那是一封以鲜血写就的文书,那封文书的书写者还没来得及写完就去世了。可是,这个车字到底代表了什么?景帝将之作为陪葬,是否发现了什么?又或者,这不是景帝命人放进来的,而是前来祭拜的武帝带来的?

嬴政将那封文书放入袖中,又翻找了一些文件之后,觉得并无特别之物。正打算离开这间密室,脚下却踩到了一样东西。

嬴政收回脚,脚下是一把再普通不过的木制弓,上面还沾染着一点暗黑色的血迹,显然在很久前曾被人使用过。这样一把弓,居然陪葬在皇帝的陵寝深处?以汉景帝的身份来说,这把弓简直可以算得上是粗制滥造了。

这把弓很寻-->>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