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师是俞济时一手带出来的部队,即便74军此刻在王耀武的指挥之下声势达到了顶峰,王耀武本人在74军各师将士中的威信也达到了顶峰,但58师的部队其实仍旧在俞济时亲信手下的掌控之中。这也是廖龄奇一个小小师长,却不怎么买王耀武账的原因所在。因为廖龄奇知道,他跟王耀武完全是两路人,自己只要始终听从老长官的命令,只要尽量的保证部队不受大的损伤,在74军就不会有任何的问题。然而,极为不巧的是,在会战开始之前,廖龄奇恰巧因家省亲去了。
此刻58师的指挥权由副师长张灵甫接任,全师在他的指挥下抗击敌军。如果是一般的仗,张灵甫指定58师作战,不会有什么问题,虽然张灵甫出身51师,是王耀武的亲信,但张灵甫在上高一战中给58师带来了胜利和荣耀,这让他初步赢得了58师将士的信任。然而,此刻却是一场关系到58师生死存亡的大战,面前的敌军实力远远超出他们的想象,一个师硬抗着敌军一个师团的进攻,而且这个师不像是上高会战时57师面对的那种警备师团,而是一个甲种师团,58师的不少人都畏惧了。
张灵甫依旧跟当初在罗店时一样的悍勇,虽然手底下的兵力不够,但他却非常有信心将鬼子挡在河面上。日军此刻拉开长长的散兵线,利用着无数的小船进行突击,想要撕开南岸的防线,张灵甫对此却是毫不为意,对于这些部队,他并没有太多的关注,而是命令各部守稳自己的防线,即便是被敌军杀上岸来,也绝不允许擅自出击和撤离。他的目光始终放在日军部队搭建浮桥的地方,他亲自带着173团在这一带戒备,带着这支曾在上高会战时跟在他身后的部队,就等着在这里跟鬼子决一死战。
张灵甫很清楚眼前这一仗的轻重,也很清楚对面日军的伎俩。河对岸的日军第6师团,是日军各师团里最能打的部队,也是最让人畏惧的敌人,这种畏惧不光光是因为敌军的强悍实力,更因为他们的残忍手段,对自己残忍,对敌人更残忍。这个师团所到之处,必定血流成河,尸积如山,在这个师团的眼里,除了他们日本人之外,其他人都不应该存在于这个世界上。这种近乎极端的思想,让他们成为“南京大屠杀”的始作俑者,几十万无辜的百姓,惨死于日军的刀枪之下。
南京城里,尸积如山,流血漂橹!
张灵甫决定在这里痛击日军,一血国耻!那些乘坐小船过江的日军,他根本不放在眼里,虽然不少日军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上岸,但他相信这些日军没有重武器,想要攻克南岸的一处处阵地,想要拿下一个个据点,根本没有可能,只要阻止日军工兵联队在河面上架起的浮桥,只要能挡住日军的重武器和成建制的部队过河,赤石河绝对可以守住。这不是他狂妄和过度的自信,这是他在了解敌我两军的兵力和武器之后做出来的判断。
然而,战争有时候实在太过复杂了,张灵甫预估的兵力和战力没有问题,但却没有预估到58师将士们的抗战决心,或者说是他在58师里的威信。这已经不是当初的153旅,这不是他一直所在的51师,这是74军老军长俞济时的起家老本,是俞济时的亲信部队,各部的军官不知道张灵甫的想法,不知道他必胜的决心是什么,看着河面上不断的有日军在火炮的掩护下冲上岸,不断的建立滩头阵地,58师各部轰然崩溃了。这个时候,他们心中想的事情是,张灵甫会不会借这个机会,把58师打光?然后趁此机会,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