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跟正面与国军相持的甲等师团相比,但以日军本土的情况,恐怕甲等师团的数量只会越来越少。也正是这一战,让日军意识到了控制区域内游击队的强大,外加上华北方面军损失不小,日军在华派遣军总部决定从第11军中抽调第33师团前去华北增援。

这种兵力调动对于第11军司令部圆部和一郎来说虽然有些吃力,却也不是没法接受,虽然33师团走后,赣北地区只剩下34师团驻防,但那些事情跟他已经关系不大,因为不久之前他已经得到了调令,很快就要调任在华派遣军的军事参议官,南昌这里的事情,自然是由接任的第11军军长来头痛。

圆部和一郎可以这么想,但第34师团的师团大贺茂却是有些惶恐不安了。第33师团和第34师团等部队皆是民国二十八年新编成的乙种师团,编成之后便因为前线的兵力短缺而投入到中国战场上,33师团到达南昌一线后,直接跟随第3师团等部队参加了“长沙会战”,可惜那场战斗的回忆并不怎么美好,甚至33师团在通城、麦市一线颇为受挫,在面对79军等部队时,虽然没有落败,却也没有取得多大的成绩,这种结果对于日军来说,本就等于是失败。

从这里战斗里面,大贺茂也是看出了当面的国军部队远不像传闻中的那么不堪,甚至可能是国军之中最精锐的部队,像79军这些部队虽然在国军之中也算是精锐,但远算不上突出,与驻防上高一线的74军比起来,就更加的不如了,33师团连79军的防线都突破不了,那么他们34师团的战斗力就真的比74军要强?更何况驻防赣北地区的国军部队可并不只有74军一支部队,整个第19集团军的帐下,差不多有十万大军,仅靠34师团一支部队能守住?说不定33师团前脚刚走,他们后脚便丢了南昌,真要那样的话,恐怕他也就完蛋了。当初为了拿下南昌这个武汉东南的屏障,整个第11军可是损失了好几万人,自己一个师团长能承担的了这么重大的责任?

大贺茂越想越不安,越想越可怕,整日里请求圆部和一郎趁着33师团还没有调走,集结二个师团的力量先给敌军以重创,如此方能守住南昌。

圆部和一郎压根不想打这一仗,自己都快调走了,还费那么多的神干什么?但大贺茂则是铁了心了,这仗如果不打,他就不回南昌了。这样拖下来,圆部和一郎也是没有办法,正好从上海调来的独立混成20旅团抵达了前线准备接防33师团走后留下的空缺,这样一来,南昌一线便有了二个半师团六万五千多人,初步预计敌军部队第19集团军十万人上下,从兵力上来看,其实他们是有优势的,毕竟国军部队战斗力低下,不说一个大队抵得上一个师吧,一个联队顶一个师绝对是绰绰有余了,这样想着,圆部和一郎也是勉强同意了下来。这一年多来,他在第11军还算顺利,也是多亏了后面调来的33师团、34师团几支部队的支持,否则的话,以他的资历还真的很难压制住第3师团和第6师团这些骄兵悍将,能在临走之前帮帮这个一直以来都颇为听话的下属,也算是还一份人情吧!

在这种情况下,由大贺茂为前线总指挥,日军33师团、34师团外加上新调来的独立混成20旅团,朝赣北一线发起了猛烈的进攻,接战之初不过一天的时间便击溃了守军占据了奉新,让平静了一年半时间的赣北地区再起烽火。

薛岳、罗卓英包括第九战区各指挥接到消息之后连夜商讨战局,研究接下来的作战方针和形式。

其实对于国军部队来说,他们的情报消息来源还是远远落后于日军的,像国军部队的进攻方案,往往还没有开始落实,日军指挥部里便已经知晓,其谍报系统的强大,远不是国军部队所能比拟。反观国军部队,直到日军发起进攻之后,还不知道日军的这次进攻到底是试探性进攻还是主-->>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